“現代宇宙學提出了大爆炸理論。大爆炸的瞬間應該是能量最高的瞬間。”
“從理論上估計,大約在大爆炸後1043秒時出現普朗克尺度。”
“在這個瞬間,四種相互作用都統一在一起,是超大統一的情形。”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爆炸之後1035秒,引力作用已經分離出去,是大統一的情形。隨後強相互作用分離出去,大統一也解體了。”
“對於大爆炸理論,應該說有它的實驗依據。比如現在看到的宇宙是在膨脹的。”
“另外,根據大爆炸理論預測,現在應該存在一個所謂的3k微波背景輻射,這已被觀測證實。”
“由大爆炸理論計算出的各種化學元素的豐度分布,有一些也得到了天文觀測結果的證實。”
“這個大爆炸理論基本上是一個物理學理論,故稱之為宇宙的標準理論。”
“在粒子物理領域,也有一個標準理論。”
“基本粒子的誇克模型、電弱統一理論與熱動力學理論結合起來,形成粒子的標準模型。”
“這個標準模型便是以楊·米爾斯理論為基礎的規範場論提供的統一的數學形式化架構。”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朱棣一群人也被對撞機的壯觀震撼了。
“原來這個就是研究大一統理論的實驗,為什麼要將粒子撞碎來研究呢?”
朱瞻基不解的問了出來。
“是不是模擬宇宙大爆炸來研究世界的構成?所以從中觀測各種變化?”
朱棣看到天幕上的大爆炸理論立刻想到了以往視頻曾提到過這個說法。
“應該沒錯了,大爆炸出現後,四大力是統一的。所以後世用對撞機模擬大爆炸,試圖通過觀測這些東西來驗證大一統理論。”
楊榮覺得這簡直是絕妙的想法。
“他們是怎麼做出的這些猜想。我記得宇宙誕生的時間是一百多億年了吧。他們是以什麼緣由推測到宇宙是爆炸產生的?”
朱高熾很不解的問道。
“怪不得之前天幕曾說能觀測到100多億光年之外的天體。也就是說他們看到了宇宙還在膨脹。”
朱棣腦子有些反應不過來,宇宙還在膨脹,意思就是後世也沒有看到宇宙的邊。那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又是什麼?
“100多億光年,按照那個光年的意思,是指他們觀測到的東西是100多億年前的光吧。所以他們就確定宇宙在100多億年前發生爆炸,然後一直膨脹。”
“我記得大爆炸產生的時候有六維空間誕生了,但卻是一直在坍塌,最終縮小到不可觀測了。”
夏原吉突然記起了之前講數學的視頻中也提到過宇宙大爆炸,並說過一個六維空間。
“我也想起來了,六維空間就是微觀世界。那麼後用粒子加速器對撞是不是也能觀測到這個微觀世界?”
朱瞻基腦子裡回憶了一番後,問了出了。
“不行,我記得之前說過沒有設備能觀測到這個微觀世界。粒子加速器應該隻是從微觀的這個概念中去研究宏觀宇宙的本質。”
“前麵不是講了兩個方向的研究結果又是殊途同歸嗎。”
夏原吉記憶很清晰。不過即便他能說出這些話,但卻也不懂這話的意義。
“大爆炸的理論證實還不單單是宇宙在膨脹這點,甚至還有化學方麵的證明。這意思是化學元素在大爆炸以後也有一個先後的生成順序。”
朱高熾猜想著大爆炸後,宇宙是生成了一些什麼化學物質呢?
“會不會和元素周期表有什麼關係?按這麼說的話,元素周期表就是宇宙大爆炸的產物咯。”
朱棣的聯想倒是很豐富。
“這麼說也沒錯,反正所有元素都是在宇宙中存在的。”
楊榮覺得後世人不可能弄一些不存在的元素放在元素周期表中。
“難怪說數理化,這三科之間還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朱瞻基對三門學科的聯係感興趣了起來。
“這個粒子的標準模型就是驗證宇宙標準模型的東西吧。看它是基於三大力的統一才有的模型,所以隻要找到這個模型中的所有粒子,就能將三大力統一起來。”
朱棣覺得自己思路都被打開了,瞬間就清楚了粒子加速器對四大力統一的作用。
“目前後世還在統一強、弱力和電磁力。引力倒是沒有在這個模型中。不過能將三種力統一起來,這個楊·米爾斯理論看起來又是一個相當牛逼的理論。”
夏原吉很是佩服這些人,太聰明了。
他認為以科學的觀點來看,人類的未來靠的就是這些人的指引。
天幕繼續播放。
“楊振寧作為世界物理學泰鬥級人物,華夏科學界的頂尖科學家,對世界所起到的作用是用語言無法評說的。”
“諾貝爾獎象征著人類科學成就的最高峰。然而楊振寧最大的成就並不是讓他獲得諾獎的宇稱不守恒定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