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是在入場時,監考官員會一一核對考生的身份,但架不住若兩人提前商量好,等在卷子上互相寫了對方的名字,便可完成替考。
於是元盛井便吩咐打掃號舍的人,按他的要求給貢院的每一間號舍牆上,都寫上了阿拉伯數字。
一開始並沒有人看得懂,這串數字的意思。
直到等考試開場的那一日,考生們經過搜身進入貢院,然後再抽簽領取自己的號舍簽,進入考場對號入座。
等在填寫姓名時,身為主考官的元盛井,才宣布道:“所有人在書寫姓名時,需在後麵加上號舍牆上的數字。”
此話一出,就讓那原本打算替考的幾人臉色巨變。
進了考場後哪怕他們將對方的信息背得再熟悉,也不知道對方號舍牆上的數字是多少。
原本他們還想乾脆空著不填,就當是忘了。
但緊接著又聽到元盛井說:“若不寫號舍牆上的數字,考卷作廢。”
聞言,那幾個還抱有僥幸心理的人,隻能老老實實地寫上自己的姓名籍貫跟號舍數字。
會試考三場,每場三日,一共九日。
等收卷時,考官們人手持一個定製的印章,收一張卷子就蓋一個戳。
這也是元盛井想的辦法,從收卷開始,便責任到人,不管是收卷子的,給卷子糊名的、謄抄卷子的、校對卷子的、閱卷的、複核卷子的、填榜的……
無一例外,但凡經手都要蓋章,若有閃失也好追責。
最重要的一點是,元盛井會抽查,他會在收卷後,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一次抽查,結果就在謄抄卷子的環節抽查時,精準的抽查到了兩份卷子被調包。
他查出來後,根據卷子上的蓋章,精準地找到負責糊名的人和負責謄抄的人,二話不說就把人帶走。
他們的下場不言而喻,先是大刑伺候一遍,讓他們供出是受誰指使的。
但其實這個問題都不用問,隻看更換過的卷子,誰是受益方,就能知道是誰指使的了。
主要是讓他們體驗一下刑部的手段,長長記性。
雖然長記性了也沒用,因為他們都被褫奪了官身和功名,體驗完酷刑後,便會被送去腰斬。
其家人也會受到牽連,同樣是抄沒家產驅逐出京,三代不能參加科考一條龍處理。
他們後悔也沒用了,身為‘殺雞儆猴’的雞,他們注定得做好‘表率’。
當然,那些想要作弊的,自然也落不下什麼好下場。
元盛井就是要讓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的人,都不敢再伸手。
誰伸手,就剁了誰的手。
畢竟一旦追查起來,有那印章在,誰也推卸不了責任。
有那因為泄題被抓,溺死在糞池中的人,現在還沒撈起來的在前。
又有這調包試卷的在後,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便可知安佑帝對本次恩科的重視,和絕不姑息養奸的態度。
而文臣除了權和利以外,最看重的就是名聲,更何況是會遺臭萬年。
還是這種實實在在的,雙重意義上的‘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