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知微見著_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彆死_线上阅读小说网 

173、知微見著(2 / 2)

陳策不關心張家兄弟是否在朱厚照身上占了便宜,反正他們都是一家人。

隻是從張家兄弟身上卻折射出很多問題,也恰好利用這次機會將這其中的危害告知朱厚照。

“伱的兩個舅舅是幸運的,他們最起碼能兌換到鹽。”

朱厚照:“啊?”

“這是什麼意思?”

朱厚照不理解,兌換到鹽這很難嗎?

陳策點頭道:“難,很難。”

朱厚照撓撓頭:“為啥?”

陳策道:“民間很多商人散戶都擁有朝廷的鹽引,這一批鹽引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朝。”

“鹽引太多,但鹽卻就那麼多,所以兌換就有先後之說,權貴們自然可以兌換,但一些小商人小百姓們沒有關係,隻能朝後排隊,有人甚至祖孫三代都兌換不了一引鹽。”

“乃至於許多人手裡的鹽引最後成了白紙公文。”

朱厚照不解的道:“既然他有鹽引,官府為什麼不給兌鹽?”

陳策道:“官府為什麼不給兌鹽,這件事說來話長。”

明政府是效仿元朝的製度,將這些地方的產鹽劃分區域,不準許跨區域販鹽,否則給予重罪。

延伸出來的問題就是,政府在運輸鹽需要耗費最大的財政負擔,不是鹽的本身,而是天南地北的運輸成本。

民間百姓想做鹽巴生意,首先要從官府中獲取鹽引。

但最初的鹽引是很難獲得的,價值很高。

久而久之,明政府在北疆邊境出現了糧食危機,在土地兼並日趨嚴重之後,軍屯製度開始被破壞,軍兵們屯田種不出來多少糧食了。

基於這種前提下,朝廷就需要負擔邊境的糧食供給。

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運輸成本依舊高昂,明政府在運輸到九邊的成本越來越高。

明太祖朱元璋就想出來了一種辦法——開中製。

簡單點說就是,朝廷給商人發放鹽引,但前提是,商人需要負責將湖廣兩淮等地的糧食運輸到九邊軍隊中,九邊軍隊再開出勘合,商人用此勘合去問朝廷兌換鹽引。

鹽巴的生意,這其中的利潤多大,可想而知。

所以明太祖在采取開中製之後,立刻解決了邊境糧草短缺的問題。

可時間發展到兩個甲子年後的今天,經過百餘年的發展,開中製漸漸開始被破壞。

崩壞的原因就是商人用鹽引兌換不到鹽了,那自然也就不會負擔運輸糧食去九邊的任務。

為什麼?

因為明政府濫發無度,又加上許多豪強藩王外戚權貴們會侵占鹽引,就現在的弘治皇帝,都會時不時獎勵鹽引。這些人擁有優先兌換糧食的權力。

造就的局麵就是,鹽引越來越多,但是兌換鹽要開始排隊走關係。

商人們看不到利益,也就不願意繼續執行開中製,開中製開始崩潰。

但彆認為商人就被朝廷戲耍了,實際不然,開中製造就了明朝最嚴重的一個危機。

各地大商崛起,比如山西晉商,就是攫取開中製之利而崛起。

這些商人自然十分聰慧,他們崛起之後,開始割韭菜。

割的自然是小商戶,他們將手中的大量鹽引折價賣給小商人,對下隱瞞鹽引難兌鹽的政策情況。

如此之下,山西大商很完美的轉嫁了風險,將所有風險都轉嫁給了小商戶。

發展到萬曆時期,首輔部堂如張四維、王崇古就是憑借鹽引之利,掌控了整個朝堂。

到明朝末期,山西商人已經開始和努爾哈赤做起了鋼鐵生意。

一件小事能折射出來明朝更大的管理漏洞問題。

開中製和鹽引破壞之後,若是現在不完善管理,對大商賈給予抑製,它們就會成為壓垮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朱厚照認真的聽著陳策的分析,驚訝連連。

連他這個皇太子都不清楚,大明的鹽業製度已經分崩離析到這種程度。

(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穿成繼母,我靠種田封一品誥命 七零:作精怎麼了?軍區硬漢他超愛 神算瘋玫瑰,撩得惡犬賀爺心尖寵 地球代號藍星 病弱美人太嬌軟,深陷鬼怪修羅場 水滸:從風雪山神廟開始 不是,你真的會推理啊! 聽懂毛茸茸說話,五歲奶團在大院當團寵 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靈樞:未來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