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弘治十二年,五月,從三月開始,到五月結束,朝廷已在江南給陳策的快遞網點全部鋪開。
他們其實比陳策更加著急,更希望陳策的快遞能快些在江南發展起來,如此一來湖廣、東南、江南一帶的糧倉糧食,才能通過陳策的快遞輸送到北疆。
朝廷對此不敢不上心,僅僅兩個月時間江南的快遞網絡幾乎全部鋪展開了。
出乎意料的是,朝廷不但給陳策承擔了場地租賃、車馬騾運輸工具,還給陳策承擔了人力成本。
陳策隻需要派專業人來管理快遞網點的發展就行。
劉洪手下的那一批諜子早就蓄勢待發,陳策一聲令下後,六十多名諜子齊齊奔赴江南開始負責江南快遞網點的運營。
這兩個月時間劉健也沒閒著。
他知道,鹽引的事一旦辦妥,他這個內閣首輔的位置幾乎就板上釘釘了。
徐溥致仕是遲早的事,劉健需要在這段時間儘快做出政績出來。
他已經暗中通知幾個鹽場的提舉司,實際從三月開始,彆說商人,就連權貴官僚們都已經無法從各鹽場兌換出鹽巴。
這些人費儘心機的都在打探鹽場的情況,最終得出一則駭人的消息,大明的鹽巴生產已經開始捉襟見肘,現在生產出來的食鹽,很長時間不會再對外兌換,隻能先維持大明百姓日常的生存。
這個消息很快在上層權貴之中傳開。
如此一來,所有人人心惶惶起來,他們手中可握著許多鹽引,這些鹽引價格不菲,現在兌換不出來鹽巴,那麼手中的鹽引和廢紙沒什麼區彆。
不知是誰牽頭,開始折價將手中鹽引賣給老百姓,此事被知曉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鹽引不斷開始收縮價格,不斷朝民間無知平頭百姓販賣。
這些百姓也都是驅利的,誰不想賺點錢?以前他們根本不敢奢望手中能有鹽引,現在花低廉的價格就能購買到。
在這個人均愚昧讀書識字不多的年代,老百姓實在太好忽悠了。
權貴們紛紛開始低價拋售鹽引,小民們興高采烈的不斷接盤。
澄清坊大街上。
五月末下了一場雨,陳策一席青衣舉著油紙傘站在人群中,看著街頭角落中隨處可見的小民手握鹽引,麵帶微笑的場景,他知道,朝廷開始動手了。
百姓們高興,賣掉了手中堆積鹽引的商人權貴們更加高興。
儘管這個交易中,他們虧了很多,但多多少少回收了一些資金回去,已是難能可貴。
在以前一引鹽引需要二兩銀子,現在隻需要三四百文錢。
“三百文,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兄弟,要鹽引嗎?”
雨中,幾名家奴正在私下販賣鹽引,張家兄弟背著手,旁邊家奴給他們撐著雨傘,兩兄弟顯得憂心忡忡。
他們手中的鹽引堆積的是最多的,足足還有三千引,這要是不給處理掉,那不是虧成狗了?
張家兄弟看到了陳策,麵帶笑容的朝他走來,笑著道:“陳小兄弟,好久不見啊。”
“聽說你現在成東家啦?”
“那報社是你的產業啊?賺錢不?”
陳策微笑著看著張家一對兄弟,和他們接觸不多,但也知道這兩個家夥一肚子壞水,他笑著道:“還行,多少能賺點。”
“你們這是?”
張鶴齡眼珠子微微一轉,壓低了聲音對陳策道:“想不想賺一筆外快?”
陳策想了想,道:“想,不過沒這個機會,怎麼?”
張鶴齡道:“我有路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