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後,秦紘主動提出了致仕的請求,這是他第三次請求致仕了,如果身體還能撐得住,他當然不會請求致仕。
隻是他的身子也年邁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朱厚照不同意秦紘致仕,數次找到秦紘,問他是否對他的執政有什麼不滿。
秦紘總是溫和的對朱厚照說,他這個太子做的很好,監國也很好,已經青出於藍勝於藍了,他沒有什麼不滿的。
之所以要辭職,是因為他的身子真快撐不住了,想快些回家含飴弄孫,用最後的時光陪伴家人。
秦紘為大明操勞了一輩子,朱厚照自然也不能繼續強人所難,於是在弘治十八年正月十八日答應了秦紘的致仕請求。
暖閣內。
“秦公,你可有戶部的人選推薦?”
秦紘微笑道:“回太子,六部尚書已經不需要具體去掌控衙署內的事了,任何人都能擔任,微臣推薦的人選倒不如太子殿下自己去選擇。”
朱厚照點點頭,道:“孤明白了,秦公日後有什麼需求,儘管和本宮說。”
“多謝太子殿下!”
秦紘離開了自己奮鬥大半輩子的紫禁城,離開後,第一時間去了陳策的府邸找陳策喝茶。
“身上無擔子了,總是那麼輕鬆。”
秦紘坐在中廳內,端著茶水微微呷了一口。
陳策有些唏噓:“時間過的真快啊,秦大人也離開了朝廷。”
陳策在朝堂上交好的人隻有兩個,一個是秦紘,一個是徐貫。
徐貫前兩年已經去世了,現在秦紘也退了下去,朝堂要煥然一新了。
弘治朝的老臣,已經逐漸的退出曆史舞台,新一批的臣僚即將登上舞台,究竟是粉墨登場還是匿影藏形,誰也不清楚。
“秦大人退下去後,戶部誰來主持大局?”
秦紘搖搖頭,道:“這已經不是老夫該操心的事了,看太子讓誰上位吧。”
報刊司那邊的人選才選好,接下來又是戶部尚書,每一次朝中高官退下去,都將是皇權和文官集團權力的爭鬥。
“純簡也勿要操心這些事了,太子現在表現出來的政治智慧絲毫不比皇上差,相信太子會有想法的。”
“倒是純簡你,還是要多照顧照顧好自己的身子才是。”
“你給大明培養個好天子啊……估計朝中很多人都要恨死你了。”
“他們隻是希望天子是儒家的天子,遵循儒家的禮儀,可咱們這個太子,偏偏就和儒家的許多行徑背道而馳,這讓文官們怎能開心的起來?”
“若不是你插手進來,經過楊廷和他們的教育後,現在的太子應該是一名儒家君子,獨尊儒術治理大明。”
“可偏偏他現在用的卻是漢武帝的王霸之道雜之,標榜儒家文化為第一的文官怎能甘心?”
陳策苦笑道:“可大明要走傳統的儒家道路,到不了這一步。”
“是啊!”秦紘深以為然的點頭,道:“如果按照劉閣老他們的執政方針,大明現在依舊是小農體製的國家,但是現在,大明的商業勢頭已經全麵超過農業。”
“我們在倭島還有源源不斷的農業補充內陸。”
這一次雪災就是如此,內地的糧食不夠後,朝廷立刻開始調令倭島的糧食運輸過來,足以保證大明的糧食不會出現危機。
這些都是陳策的功勞,是他給這個國家的未來厘定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