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談一個條件_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 > 第四百四十二章 談一個條件

第四百四十二章 談一個條件(1 / 1)

此時的金兵已然傷亡慘重,雖說在婁室等人的鼓舞嚴令下仍有鬥誌,但怎耐得前後陡然衝出的兩支生力軍的衝突劫殺?

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搏鬥廝殺之後,兩千餘金兵被砍殺了大半,剩下的幾百人大都被刺傷砍傷,倒在地上無法再戰。

這一仗,在溝壑中以逸待勞的遼兵取得了完勝,滿懷著一戰定乾坤的豪情闖入進來的金兵,則是遭遇了自軍興以來少有的慘敗。

婁室、拔離速、婆盧火和方天和也都臉上掛彩,身上負傷

遼兵停止了繼續砍殺,隊伍往兩邊一分,一個人騎著匹高頭大馬走上前來,臉上洋溢著誌得意滿的神情,衝著倒在地上的一眾金兵略一拱手說道:“不知道就中哪一位是婁室將軍,請上前一步答話。如果婁室將軍已死於混戰之中,那就請你們當中官位最高之人上前答話便是。”

婁室手中拄著一杆長槍朝前走上了幾步說道:“在下不才,即便是你要找的婁室了。想不到我婁室一生戎馬,今日竟會折戟在夾山這小小的溝壑之中。既然是天要亡我,你們隻管將我的這條性命拿去。我婁室雖說千百次出生入死,死的滋味兒對我來說,卻是從來也沒有真正嘗過。今天嘗上一嘗,倒也不妨。”

對麵騎在馬上的那名遼國將官說道:“老朽乃大遼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剌,久仰婁室將軍的鼎鼎大名。婁室將軍經此一番混戰竟還能安然無恙,實在是可喜可賀。將軍隻管放寬心,我們皇上向來崇敬佛法,廣有好生之德,向善之心,是絕對不會為難列位將軍的。

況且將軍乃是世間少有的奇男子,我皇上每每提及將軍,言語之間都是頗為稱道,對將軍的智勇甚為感佩。尤其是將軍出其不意地打破了居庸關城,迫得我國家僭越叛臣蕭莫娜倉皇逃離燕京,我皇上委實是高興的很哪,一直以來都是把將軍您看做我們大遼的有功之臣。”

婁室聞聽此言,冷冷地一笑說:“你既讚我一句奇男子,那我也把心中的話告訴你知道,我婁室父祖皆為完顏部的忠勇之士,我本人更是對大金朝廷誓死效忠,我生是大金的人,死是大金的鬼。你們若是想要勸婁室歸降的話,那可就錯打了如意算盤了。從古到今,你可曾聽說過有貪生怕死的奇男子麼?”

蕭查剌哈哈一笑說道:“將軍這麼說可就是會錯了老夫的意了,請將軍隻管放心,我們絕沒有想要迫使將軍投降的意思。我皇上隻是想跟將軍談一個條件,如果能談得攏來的話,非但不會傷到將軍的一根毛發,而且還會把將軍和所餘下的數百軍士儘皆禮送出穀,絕不為難。”

婁室哈哈一笑應道:“婁室的賤命一條,衝鋒陷陣這許多年,能活到今天已然實屬萬幸,蕭樞密想要跟我談條件的話,告訴你,你找錯了人了。我們這數百人都是響當當的女真男兒,此時此刻,都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想要用性命跟我們談什麼條件,奉勸你是想也休想。識相的,趕緊把我們這些人一股腦兒殺了吧!”

蕭查剌道:“將軍用不著拒絕的這麼快,老夫也隻是奉命而來,真正想跟將軍談條件的,實則是我主天祚皇帝。不管將軍允是不允,過去聽聽又有何妨呢?我皇上已在行宮裡麵設下了薄酒,專候將軍的大駕光臨。”

說著,蕭查剌兜轉過了馬頭,側身將手臂一擺,做了個請的姿勢。

婁室心中想道:“既然已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對他們還有什麼可怕的,不管是刀山還是油鍋,隨他們一往又能如何?到頭來也不過還是個死而已。”

如此一想,婁室便也不再跟他廢話,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婆盧火和拔離速等人,扭回身去,拄著手上的長槍便邁步前行。

婆盧火和拔離速、方天和等十餘人跟在他的身後,剩下的數百名傷兵則留在當地不動,由遼兵四下裡兜圍住了。

在一眾遼兵讓出來的走道前方,一些士卒趕著幾輛馬車走了過來,車軲轆軋在飽浸著血漬的地麵上,發出了一連串轟隆隆的悶響。

馬車來到了婁室等人的身前,蕭查剌吩咐道:“攙扶列位將軍們上車。”

婁室等人見此情景,知道這些遼兵遼將們早已算準了己方這些人必定會乘勝進山,也料定了己方的必敗無疑,竟然事先準備好了這幾輛車來搭載自己這十幾個受傷將領,不由地心中暗自苦笑,後悔如此急匆匆地進山未免失之孟浪了。

婁室等人分乘幾輛馬車,在眾多遼兵遼將的監押之下,聽著地麵上傳來的“篤篤篤”的車輪之聲,頗為迅速地朝夾山的深處裡去了。

剛剛走出不到一百米,就聽後麵傳來了一陣喊殺聲和慘叫之聲。婁室等人的心中都是懼然一驚,知道留在當地的數百殘存兵將,已然遭了遼兵的毒手了。

沒過多大一會兒的功夫,所能聽到的喊殺聲和慘叫聲便漸漸地止歇。婁室閉上眼睛,腦海中便能閃現出這場一邊倒的血腥殺戮,跟隨自己進山來的這僅存的數百兵將,也全都宣布報銷了。這是他自與遼兵開戰以來,遭遇到的第一次全軍覆沒的慘敗,或許也是他生命裡唯一的一次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血脈劍帝 人間帝尊 我在無限劇本殺封神 SSS級警報!醫武狂龍,踏出女子監獄 穿越朱由檢,請大明赴死 大齊一字並肩王 無日之境 成為彩戲師後,我殺瘋了 寒門權路 明末隱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