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南陽盆地所受到的巨大衝擊,即就是胡亡氐亂時期關中政權的崩潰使得大量雍秦百姓向漢沔流亡,雖然其聚居地大多集中在襄陽地區,但南陽盆地位於其流亡必經之路,社會結構必然也遭受到極大的衝擊,大量當地宗族百姓也或主動或被動的向南流動。
以京兆韋氏、杜氏、河東柳氏等為代表的寓居襄陽的晚渡士族與漢沔豪強所組成的襄陽武力集團,逐漸取代日漸式微的以北府軍為核心的京口武力集團,加入到南朝皇權鬥爭與改朝換代中來。
南齊張敬兒、南梁曹景宗等南朝名將,全都是鄉籍南陽的代表人物。他們能夠脫穎而出,除了自身的軍事才能,也在於身後有著一批忠勇的鄉黨部曲。這些人紛紛離開鄉土,或是前往建康朝廷,或是加入到其他地區爭鬥中去。
這些變化都造成了南陽當地民眾的大量外流,繼而引發了另一個後果,那就是蠻族大進。
江淮、江漢之間的山野中本有許多的蠻人部落分布著,當山外的農耕區社會結構完好、生產和生活秩序井然時,這些蠻人匿於山野,不敢輕易外出。
可當外界秩序崩潰,原有生民流離失所、遠走他鄉時,這些蠻人的生存空間便也極大的擴張開來。遭受戰亂而人物蕩無的南陽盆地,自然也就成了蠻人落腳的樂園。
蠻人的生存環境得以改善,並接收了大量漢人流民所遺棄的生產資料,其部眾人口自然便也快速發展起來,不隻漢沔、兩淮,甚至連尹洛之間都出現了大量的蠻人部落。
這些蠻人部落雖然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傳承與統治政權,但力量也已經不容小覷。其中勢力強盛的大部豪酋,所擁部眾上萬有餘,對於地方秩序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力也是與日俱增。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便發動南征,在其第二次南征時奪取了如今荊州所在的沔北五郡。而這沔北之地之所以能夠奪取並把守下來,也與蠻人在南陽當地社會結構中占比越來越高密切相關。相對於南朝政權,北朝對於蠻人的政策要更加的開放包容,故而蠻人也多為所用。
時至今日,雖然蠻人部族仍有組織度不高、生產力低下等等問題,但也已經成為了荊州地方上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
如今西魏控製下的荊州,大體可以分為三股力量。一股是北魏占領沔北後從關中、河南等地遷來的百姓與駐守的城民,一股是南朝失地之後所遺留的漢人宗族百姓,最後一股就是逐日壯大的蠻人,且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泉仲遵前為李泰引見的荊州群屬,大體也都出身這***,而且分工還比較明確。入遷豪強基本負責州郡政務民事,南朝遺民負責錢糧,蠻人則負責軍事防務諸事。
雖然看起來成分有些複雜,但是在荊州這個南北要衝的邊境重鎮居然意外的有些和諧。所以大體上在鎮長官隻要能夠平衡好三方各自利益,荊州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當然,彼此牽製掣肘著,也不會有什麼大的發展。
【鑒於大環境如此,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到精華
書閣進行查看
之前王思政調走了荊州州兵,這就使得當地幾方勢力有些失衡,尤其人多勢眾的蠻人酋首紛紛進據郡縣。這自然讓其他人心生危機感,招引梁人北來可能就是應急之下的自保之舉。
泉仲遵家乃是商洛豪強,故而其宗族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遷入沔北,於此影響力同樣不弱,所以臨危受命前來荊州坐鎮。但他來到荊州後能做的也就是承認既定事實,穩住境內的防守力量,避免武鬥內亂。
當然,所謂的三方勢力也隻是為了描述方便的粗略分類,實際情況又比這要複雜得多。蠻人可能是內女乾,遺民可能是忠臣,移民也可能跟南邊眉來眼去。
李泰光聽就有些頭大,也越發感覺自己不跟這些人瞎掰飭、搞什麼複雜對話的決定是對的,麵對這樣的情況就得快刀斬亂麻。
兩人交談不覺夜深,突然門外李去疾匆匆行入進來,衣袍上還彌漫著一股澹澹的血腥氣息,入帳後看了泉仲遵一眼便隻是垂首作禮,並未多言,待見李泰點頭,這才開口道:「稟阿郎,之前不肯留此參會的三員並其隨員俱已截獲,無一走漏!」
李泰聞言後便點點頭,待見泉仲遵神情略顯驚愕,便微笑道:「此三人見我不趨、聞賞不喜、避眾自去,若不嚴加懲戒,想是不知刑賞之重!」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