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貴見眾將且表態出戰,便又開口說道:“士心可用,著實可嘉。但國情如此,同樣也不容忽略。此番縱然出擊,大軍出塞亦為下計。如梁將軍前言出其不意,如若可以奇兵取勝,便無需勞師動眾、聲聞鄰邦。”
李泰聞言後便也點點頭,宇文貴所言正合他的心意,眼下的西魏真是打不起一場大規模且持續時間太長的戰鬥,不隻是局勢不允許,財力也不允許。
之前中外府一場東征幾乎已經耗儘了關中的物資積累,李泰入關之後所麵對的便是府庫空空。在山南道物資輸入關中之前,人馬消耗還是從北齊那裡談判獲取的物資,至於陣亡將士的撫恤,也統統都是從山南道輸入的財貨維持。
這時候,對於突厥情勢比較了解的李賢也開口說道:“突厥之所恃者,輕騎縱橫、弓矢銳利,陣壘對戰,未為強也。若以奇兵往擊,輕則難以重創其眾、未為大害,反目之後卻要頻受其擾、疲於應付。是故此番進擊必須直指賊之要害、傷其腹心,才可使胡馬短年之內不敢南窺!”
隨著眾人各自發言進計,有關這一場軍事行動的規模和目標等等各個方麵都被逐漸的補充完善。
時下的突厥雖然已經取代柔然、成為了新的草原霸主,但當下的狀況仍然可以說是大而不強,雖然控製的範圍非常廣闊,但本身實力卻還沒有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曆史上楊忠代表北周和突厥聯軍進攻晉陽,在返回之後對突厥的評價便是:突厥甲兵雖然凶惡,但刑賞卻很輕,首領眾多、令出多門,上下約束並不嚴明,談不上難以製約。之前往來的使者盛言突厥強盛,隻是希望朝廷多給突厥使臣以賞賜,這樣他們前往突厥的時候也能獲得更多獎賞。
一個政權的凝聚和軍事製度的發展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突厥崛起到取代柔然,至今滿打滿算不過三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兼並鐵勒諸部、接收柔然殘部等等,軍事上仍然處於一個堆人數打順風仗的階段也是理所當然。從北齊與突厥之間的幾場戰事來開,眼下的突厥武裝相較於精銳的晉陽兵在戰鬥力上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
李泰自不敢說他麾下精銳部伍能夠穩勝過北齊晉陽兵,但在戰鬥力上也並沒有什麼顯著的差距,如果兵員素質差距太大,那可就不是戰術運用能夠彌補的了。
在經過一夜的商討之後,這一次的作戰計劃便被製定出來,目標就是奔著突厥包括木杆可汗在內的一眾頂級權貴去的,即便是不能大量的殺傷突厥有生力量,也要儘可能破壞其上層人事結構。
讓這些突厥權貴們真真切切感受到死亡的威脅,接下來再與西魏進行互動的時候,才會選擇更加慎重和恭敬的態度與做法。
眼下的突厥汗帳仍在金山之陽,即便後來遷移到了鬱督軍山,仍然地處遙遠的漠北,是眼下的西魏軍隊難以打擊到的方位。不過眼下突厥可汗正自從北齊過境之外撤軍,大軍剛剛抵達陰山之南,這給西魏方麵奇兵出擊提供了機會。
於是李泰便先派遣李允信率領一千精騎,攜帶金銀錦帛等珍貴的禮貨,經原州北上先行以犒慰其軍為名賄結木杆可汗,並且表示後續還會有更多的禮貨送至以商討婚約禮聘的事宜,接下來再以楊忠率領兩千精騎運送糧草物資繼續北進,鎖定突厥可汗和其國一眾權貴的位置。
為免國中群情驚疑動蕩,李泰將以巡視陝北諸州為名,率領一萬精騎沿洛水北上,抵達延州之後稍作休整並等待時機,待到前兩路人馬各自就位之後,便即刻自夏州北去河套,奔襲陰山南麓的突厥大營!
隨著這一作戰計劃製定出來之後,各項戰備工作便也即刻進行起來。之前從江陵南梁國庫中繳獲的各種珍寶,這會兒全都不要錢一般的從山南搬運過來。
眼見著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珍寶財貨被打包裝車,準備運往突厥大軍之中,長安的突厥使者們也是樂得合不攏嘴,越發感覺如今的西魏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個全不設防的大倉庫,連吃帶拿很是快活。若非還要負責帶路前往,這些使者們甚至都不願離開長安。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