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吳越大軍再次集結於潤州城下。
這次,兵力主要集中在南麵城池的三座城門外,從西向東分彆是德化門、仁和門、鶴林門。
仁和門位居正中間,也是潤州城的中軸線。
此時吳越三萬兵馬齊出,極具威勢,沒有再分兵,都列陣在南麵城池的正前方;從西向東,橫排整列,就連綿了兩裡長度。
盧絳和蘇辰站於城樓之上,觀看前方吳越大軍的方陣,都露出了疑惑。
今日吳越兵沒有分兵,全部集中在了南麵城門外,列出這麼大的陣仗,不知又要搞什麼名堂。
“你們看,在吳越大軍前方,抓出有許多百姓。”有人大喊一聲。
盧絳等人望去,果然發現一些老人和婦孺、百姓,至少有一千多人,宛如牛羊一般被驅趕在軍陣之前。
他們顫顫巍巍,哭喊聲不斷,旁邊有吳越士兵很嫌棄,用鞭子抽打著哭喊的唐國百姓。
蘇辰有些驚訝:“他們在做什麼?攻城之前,弄來這麼多百姓,難道打算用這些百姓做擋箭牌嗎?”
“如果真是如此,其心可誅,吳越兵簡直喪儘天良!”盧絳臉色陰沉,冷喝一聲,看樣子也被氣的不輕。
兩軍對壘,不斬來使,更何況是手無寸鐵的婦孺和百姓,如果用它們來進行攻城掩護,迫使城頭的守軍,投鼠忌器的話,不得不說,這種方法太卑劣了。
城頭的守將們,還議論著,但城外號角已經吹響。
吳越主將沉承禮,大手一揮,下令攻城。
“快跑,否則,全部斬殺!”有士兵朝著那些被抓的百姓恫嚇著,讓這群百姓向前快跑。
“你們都是唐國的百姓,前方潤州,有唐軍在鎮守,你們想要活命就快點往前跑,給你們逃跑和入城的時間,慢的話,隻有死路一條。”
這一千五百多的百姓,聽到吳越兵的喊話,都有一些膽戰心驚。
那吳越士兵都頭,卻仍冷酷無比,繼續說道:“若是你們沒有跑快,我們的人馬就會從後麵趕殺上去,落後者將會被亂箭射死,馬蹄踩死,刀鋒砍死,能不能活命,就看你們的求生欲了。
“啊啊,嗚嗚嗚”
這些百姓哭哭鬨鬨的,在吳越士兵的驅趕下,開始向城門處奔跑去。
一邊奔跑,一邊哭喊:“救命啊,開城門啦,我們都是唐國人!
“我們是丹陽縣的百姓。”
百姓哭喊著,朝著仁和門、德化門衝去的景象,後方便是吳越兵在追趕。
城頭上,守軍將領也陷入了爭論。
有人反對開門:“盧將軍,這明顯是吳越人的詭計,我們切莫上當,若是倉促打開城門,會使城門處大亂,吳越兵趁機入城,我們就很危險了。”
“是啊,貿然打開城門,肯定會十分危險!”
當然,也有裨將不同意這個觀點:“萬萬不可,若是不開城門,城外那群百姓,豈不都被吳越兵給害死了,我們怎能見死不救,讓城裡的百姓心寒,也讓將士們心寒啊,或許,城外百姓裡,就有他們的父母和妻兒。”
救與不救,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也是對人性的考驗。
有裨將客觀分析道:“城外隻有一千多人,跟城內成千上萬的百姓相比,孰重孰輕?這應該想明白!”
“就是啊,我等不能因為就這一千多百姓,而讓城內數十萬百姓陷入危險啊!”
此時,盧絳作為主將,他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地步。
哪怕是蘇辰,也覺得這個選擇很殘酷。
是要救眼前的少數人,賭上更多的人的命?還是忽視著一千多百姓的性命,安安穩穩守住大局。
自古以來,這都是一項很艱難的選擇。
若是讓蘇辰來選擇,他也會覺得很為難,這本身就沒有什麼正確答桉。
隻看一個人的心性,是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權,還是以大局為重。
這時,盧絳轉頭看向了蘇辰,向來因為江左蘇郎智計過人,聰明才智無雙,問道:“蘇監軍,你覺得怎麼該如何選擇?”
蘇辰猶豫了一下,分析道:“大局,我們固然要穩住!不過這城外一千多的百姓,我們也不能忽視!我始終相信,事在人為,我們當積極主動,凡事都會有轉機,把傷亡減到最小。
“這件事,沒有完美的答桉,沒有最準確的選擇!隻有靠我們自己想辦法,把事態控製在我們能把握的範圍。
“城外的百姓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遭受這樣的欺淩和傷害,若是可能,我寧願帶出一支兵馬,換回他們的安危。”
諸將已經明白了蘇辰的想法,陷入了沉思,都沉默下來。
盧絳拍手道:“監軍說得好,我們的職責是保家衛國,護住一方百姓,如果城外這些百姓就在我們眼皮底下,被殘忍殺害,我們卻無動於衷,那麼我們保衛這個國家還有什麼意義?
“前朝太宗說的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不能讓百姓寒心,更不能讓天下人來罵我們冷酷無情。本將決定了,積極營救無辜百姓,諸將可聽好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