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民傘,這份禮物分量可是相當重,它不僅代表了李治他們所做的功績,也代表了百姓們對於他們的認可,
一般情況下,送萬民傘,是彰顯官吏對轄下百姓的庇護與德政,更是彰顯愛民如子的品質。
就連秦懷柔都沒想到,百姓會送一柄萬民傘過來,在他的心中,他們做的這些事,頂多被百姓們口口相傳就已經很不錯了,
連帶著,在收攏一些好名聲,那是妥妥的大功一件。
可這萬民傘一送來,他都感覺到這個竇富這頓揍挨的的確有些冤啊。
護送萬民傘的人來到李治麵前,
高聲喝道:“開!!!”
萬民傘被打了開來,傘骨用的並不是什麼過於名貴的木料,但修飾的很標準,一看就是心靈手巧的工匠的手筆。
傘麵上密密麻麻的墜著一些小絲綢條,上麵寫著一個個名字,
這是一份認可,
“晉王殿下,請接傘,”
“本王何德何能,當得起百姓如此愛戴,”李治對著所有百姓施了一禮,
內心不禁感慨,這份禮物可真是太重了,
“當得起的,當得起的,”
見李治收下了萬民傘,這些百姓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幾位老丈,可否賞臉進府一敘?”
“樂意至極,”
幾個老者也沒想到會有意外之喜,對於李治的相邀,自然是樂意至極,
“煩勞諸位同百姓們說一聲,讓他們散了去吧,”
“嗬嗬,殿下,這就難為老朽了,他們都是自發而來的,今天是如此,等您離開的時候,恐怕來的人會更多,您心裡要有一個準備啊,”
李治等人無奈,隻好先領著幾個老者進府,至於這些百姓,又沒有鬨事,也隻能任憑他們在這裡待著了,
等熱情一過,估計自然會離去的,
他也不能攆這些人,說不出口,
“殿下,雖然坐船會慢一些,但總歸比路上能安全一些,”
“秦師放心,本王知道這個道理,您也不用擔心本王暈船的事情,這不是您弄成來的這個艾蒿,是相當的管用的,有了它,本王再也不用擔心暈船了,”
“如此甚好,信鴿我會讓程叔叔帶好,如果有什麼事情,也好用它聯係,”
滄州的事了結了,終究還是到了離開的時候,
有了送萬民傘的這檔子事,所有人都知道了李治要離開的時間,送行的時候,整個滄州城的百姓可以算是萬人空巷,
都擠在李治他們必經之路,
那日送走那些老者之後,程咬金和秦懷柔便商量了如何離開滄州,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李治在回京途中的隱患。
所以他們來了一招暗度陳倉,明著對外麵散布消息,準備走陸路,實際上,他們繞開了滄州,來到上次他們藏匿大船的地方,再次在這裡登船,
為了唱好這出戲,由程咬金護送李治、孫思邈在乘著大船,走水路回去,
而秦懷柔則是帶著程處默、薛仁貴還有袁天罡等人走陸路,目的就是吸引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