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年事漸高,也走進了那個怪圈,漸漸地有些獨斷專行了,對於魏征等人的勸柬也不再容易接受了,
“至於你們說朕禦駕親征,朕反倒是覺得不會有任何危險,首先兩方勢力對比,大唐疆域遼闊,而高句麗區區一個彈丸之地,也就相當大唐的一個郡縣,”
“陛下,不可輕敵啊,要知道前朝隋煬帝也是傾全國之力,但是卻未能將高句麗征服,”
長孫無忌勸阻道。
“隋煬帝?他算什麼東西,豈能與朕相比,那廝除了知道縱情犬馬,貪圖享受,又豈會落得一個亡國的下場,”
仿佛重新燃起了當年的鬥誌,當初秦王的風骨再次在李世民身上體現了出來,
“朕自登基以來,無不勤勤懇懇的處理朝政,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陛下聖明,”
長孫無忌的勸阻沒有起到效果,反而更加激發了李世民的鬥誌,無奈之下,眾人隻好順著李世民的脾氣來說。
他們早就發現了李世民的變化,隻是沒有人願意提及罷了,
當然,也沒有人敢提,
魏征也不像剛投靠到李世民這邊的時候一言不合,就直接硬懟,
有心也無力了,
“朕繼續往下說,幾位愛卿幫朕分析一下,”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次他站了上風,
“願聞其詳,”
“剛才朕的意思,大唐征討高句麗就是以大欺小,這是其一,第二,朕在同諸位說說泉蓋蘇文這人,”
“此人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新羅之所以來求援,也正是因為他的原因,雖然他擴張了高句麗國土麵積,”
“但同樣的會引來高句麗國內和新羅人的不滿,正好我們大唐可以借機出兵,興的乃是仁義之師,”
“陛下聖明,這出兵的由頭已有,陛下您不妨繼續說下去,讓臣等也好知道陛下如何想的,”
李世民的話幾人自然也會在心裡盤橫一下,尤其是李孝恭,
河間郡王李孝恭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當初緊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治國理正方麵是李世民的良臣,
征討四方依然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這話讓他來說最合適不過了,
“這其三嘛,就很好理解了,雖然朕還不知曉泉蓋蘇文同高句麗王之間鬥到什麼程度了,”
“不過可以想到的是,二虎相爭,必有一傷,而最痛苦的莫過於高句麗的百姓,”
“久而久之,泉蓋蘇文必然不得人心了,”
“其四呢?”長孫無忌趕忙問道,
李世民抬頭看了一眼長孫無忌,笑道:“怎麼,輔機難道你不勸朕了?”
“陛下,您現在說的同您要禦駕親征是兩回事,既然陛下您想給後世一個永享太平,”
“臣等作為您的臣子,為何要反對呢?”
“哈哈,”李世民笑罵了一句,“輔機,你也學壞了,學會了偷換概念了,”
“明著說是讚同朕的想法,實際還是對朕這禦駕親征不死心,也罷,這事以後再說總成了吧,”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