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句
厲王虐,
周厲王殘暴無道,
國人謗王。
老百姓紛紛責罵他。
召公告曰:
邵穆公對厲王說:
“民不堪命矣!”
“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
王怒,
厲王聽了勃然大怒,
得衛巫,
找到一個衛國的巫者,
使監謗者。
派他暗中監視敢於指責自己的人。
以告,
一經巫者告密,
則殺之。
就橫加殺戮。
國人莫敢言,
於是人們都不敢隨便說話,
道路以目。
在路上相遇,也隻能以眼神表達內心的憤恨。
王喜,
周厲王頗為得意,
告召公曰:
告訴邵公說:
“吾能弭謗矣,
“我能製止毀謗啦,
乃不敢言。”
老百姓再也不敢吭聲了。”
召公曰:
邵公回答說:
“是障之也。
“你這樣做隻能堵住人們的嘴。
防民之口,
可是防範老百姓的嘴,
甚於防川。
比防備河水泛濫更不易。
川壅而潰,
河道因堵塞而造成決口,
傷人必多,
就會傷害很多人。
民亦如之。
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後果也將如此。
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
因而治水者隻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
為民者宣之使言。
治民者隻能善於開導而讓人說話。
故天子聽政,
所以君王在處理政事上,
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
讓三公九卿及各級官吏進獻諷喻詩,
瞽獻曲,
樂師進獻民間樂曲,
史獻書,
史官進獻有借鑒意義史籍,
師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