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再被馬皇後說成好色之徒,朱重八朱皇帝十分明智的開始轉移話題:“馬上就快要過年了,過完年可就是洪武二年,也不知道李善長和劉伯溫他們能拿出什麼樣兒的五年規劃來。”
“還有這狗東西也真是的,你說他要是早點兒拿出來,咱就能從洪武元年開始規劃,每五年做一個周期和審計,現在可倒好,咱得從洪武二年開始做,做到洪武六年,下一次就是洪武七年到洪武十一年,這數有零有整的,不爽利。”
“不過,他現在拿出這東西來也不算晚,李善長他們提出來的那個五年規劃也甚是合咱的心意,基本上是方方麵麵都照顧到了,隻要這五年裡按照那個規劃慢慢往前推,五年後的大明肯定能讓你大吃一驚。”
被朱重八朱皇帝這麼一打岔,馬皇後頓時大為好奇,問道:“怎麼說?”
朱皇帝嘿嘿笑了一聲,又從懷裡掏出一份奏本遞到馬皇後手中,笑著說道:“妹子你先看看這個,這是李善長他們和大都督府一塊兒製訂的未來五年的大致規劃。”
馬皇後接過奏本看了幾眼,其中包括未來兩年內徹底收複燕雲十六州,將胡元朝廷徹底驅逐到漠北,包括未來五年當中一共要修繕或新修多少道路橋梁,未來五年內要修成多少所州學、縣學和府學,包括未來三年內開始第一次科舉的縣試、鄉試以及殿試等等一大堆的內容。
確實如朱重八朱皇帝所言,隻要真的能嚴格按照這份五年規劃慢慢向前推進,五年後大明的國力必然會再上一個台階。
隻是看過一遍後,馬皇後卻沒有立即對這份奏本表示肯定,反而微微搖頭後說道:“這份規劃當中有虛有實,一時間也看不出個什麼來,不如再等等看?”
想了想,馬皇後又補充了一句:“剛剛你說他已經讓跛五帶著藥材去找徐達和常遇春他們,那等過完上元節,這藥是不是也該有個結果了?要我說呀,你還不如再等等,等這個藥的事兒有結果了,再讓李善長和劉伯溫他們把醫館藥局的事兒也加進去。”
朱重八再次嘿嘿笑了一聲,說道:“妹子放心吧,咱沒有被他們這個五年規劃的奏本給迷惑——最起碼在那個狗東西的奏本交到咱手裡之前,咱不會做出最後的決定。”
馬皇後忍不住翻了個白眼,“行了,彆說那些有的沒的了,就說他這婚事吧,你打算定到什麼時候?”
朱重八朱皇帝略微沉吟一番,說道:“洪武二年的年尾吧?所謂春種、夏理、秋收,前三季肯定不能讓他來京城完婚,剛入冬的時候說不定還要開荒啥的,也不太適合,不如就年尾這段時間。”
……
臘月二十八,正當朱重八朱皇帝和馬皇後也準備著過年的諸多事情時,楊大知縣卻是在寧陽縣的養豬場裡看殺豬。
寧陽縣五百六十三戶人家,平均每戶人家分兩斤肉,這可就是一千二百多斤,一頭豬二百斤左右,就得殺六頭豬。
要是再把那些衙役和傷殘的士卒們也全都算上,再加上一個無比挑嘴的楊大知縣,整個寧陽縣起碼也得七頭豬才能勉強夠分。
當然,七頭豬對於現在的寧陽縣而言並不算什麼,畢竟楊大知縣可沒少從老徐和老常他們手裡賺錢,光是靠著午餐肉和臘腸還有熏肉、炒麵等亂七八糟的東西,賺回來的錢就足夠買上七十頭肥豬。
這些錢還僅僅隻是分給百姓以後劃歸到縣衙的那部分,並不是屬於楊少峰自己的那部分,楊大知縣花起來自然不心疼。
然後,楊大知縣乾脆大手一揮,直接讓人把最近從江南一帶搜羅來的幾十頭肥豬全部宰了個乾淨,拆下來的排骨繼續熏製了留著以後賣給老常和老徐,剩下的淨肉就全部分給寧陽縣的百姓。
按照楊大知縣製定的標準,每家每戶分五斤肉,家裡有五十歲以上老人的再多分兩斤肥肉,有七歲以下兒童的再多分兩斤大骨頭。
總之就是要讓寧陽縣的百姓過一個肥年。
為了讓過年的氛圍更濃重一點兒,楊大知縣還特意讓人在畜牧場的院子裡臨時織了二十個爐子,又從百姓家裡借來二十口大鍋,其中有七口大鍋是現場鹵製那些被拆下來的豬頭、豬耳朵、豬蹄、豬尾巴還有豬心、豬肺等下貨,剩下十三口大鍋裡則是每個鍋裡都燉煮著一大鍋白菜和綠豆粉條,每口鍋裡還扔了一根敲成兩半的豬腿骨,在楊大知縣弄出來的五香粉的作用下,濃鬱的香氣直饞得人流口水。
還有包子鋪裡的那些小寡婦們也把鍋和蒸籠都搬了過來,小寡婦們有的忙著揉麵,擀皮,有的忙著包包子,有的照看著爐灶和蒸籠,每當一屜鍋子出鍋,濃鬱的包子香味兒就會和鹵製豬下貨的肉香味兒爭鋒。
那可是一半白菜一半肉,用五香粉和炸東西用的油調出來的肉餡,再加上濃濃的麥香味兒,誰聞了能不迷糊?
直到十幾屜包子出鍋,鍋裡的粉條也燉煮的差不多了,楊大知縣又讓人從鹵製下貨的鍋裡把豬頭和豬耳朵、豬心、豬肝都撈出來切成片,灑到白菜鍋裡,用勺子把這些下貨和白菜粉條攪和均勻,然後又繼續燉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