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汪廣洋來回轉圈子的時候,朱皇帝和楊少峰一行人也來到了濟南城內。
瞧著濟南城裡的街道,再想想登州府的街道,朱皇帝忍不住微微撇嘴。
濟南城的街道上不說有多臟多亂多差吧,但是也不像登州城的街道那樣乾淨整潔。
更重要的是,濟南城裡的百姓,無論是衣著還是精神頭,照比登州城的百姓都要差上一些。
朱皇帝瞧了半晌,忽然扭頭望向楊少峰,問道:“你說,這濟南府的百姓要什麼時候才能過上像登州府百姓一樣的日子?”
楊少峰微微一怔,答道:“應該用不了多久吧?”
伸手指了指正在街上巡街的衙役,楊少峰又繼續說道:“小婿上次經過濟南的時候,街上還沒有巡街的衙役。”
“彆管是濟南知府自己想到的,還是受了汪布政使的指點,總之濟南城也在慢慢變好。”
“一個府城發展起來,首先受益的是城中百姓,其次就是附近的州縣也能跟著發展起來。”
朱皇帝嗯了一聲,忽然感慨道:“你這幾年,也挺不容易。”
楊少峰頓時心生警惕。
不對勁。
按照朱重八這個老登一貫以來的作風,他罵本官混賬東西、狗東西是常態,讓他喊一聲賢婿簡直比登天還難。
現在他竟然感慨本官也不容易?
這難度已經不僅僅隻是登天了。
這踏馬比親眼看著盤古開天然後成功苟過封神還難。
所以,這老登究竟想乾什麼?
正當楊少峰暗自腹誹時,朱皇帝又繼續說道:“你說,登州府的成功,能不能照搬到其他沿海的地方?”
楊少峰微微一怔,隨即便皺著眉頭說道:“子曾經曰過,因時製宜,因地製宜。”
“登州府的位置、環境和其他沿海州府都不太一樣,比如像曬鹽、漁業之類的東西還可以照搬一些,其他像榷場、大學之類的就不太好搬。”
一個地方的發展,從治安到民生,從經濟到教育,從工業到環衛,方方麵麵,林林總總,又豈是直接照搬登州府的發展模式就能搞定的?
最起碼一個府裡的幾個縣要挨個走一遍,走完之後還要製定規劃,然後再逐步推行下去。
推行的過程中還不知道會遇上多少麻煩事兒要解決。
等解決完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後麵才能慢慢的談發展。
略微頓了頓,楊少峰又繼續說道:“除了這些以外,更重要的還是工坊用工的問題。”
就像是霍淩嶽和胡德昌偷偷摸摸的搞黑煤窯甚至想要偷挖金礦一樣。
為了巨額的利潤,那些開工坊的士紳們也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壓榨百姓的機會。
比如把原本要三個人才能乾的活壓縮給兩個人乾。
直接省出來一個人的工錢。
再比如想方設法的延長工作時間。
後世那些資本家能玩的操作,大明的士紳們哪個都不會落下,甚至能玩的更加高明。
……
當朱皇帝看到“十年後徹底廢除科舉,十年內每年一次恩科”的公文之後,倒是沒有像汪廣洋一樣糾結。
尤其是經過洪武三年的第一次科舉之後,朱皇帝更是恨不得馬上就徹底廢除科舉。
那答卷,那成績,如果不是還有寧陽縣的二十六個生員頂在前麵,朱皇帝甚至都能懷疑人生。
直接把廢除科舉的公文放到一邊,朱皇帝笑著說道:“咱知道汪卿很急,但是你先彆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