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搭進去的人力和物力又該怎麼算?
然而讓馬皇後沒有想到的是,朱皇帝竟然毫不猶豫的說道:“停工。”
“登州大學那裡缺工匠,缺教書先生。”
“跟登州大學比起來,中都的營建並沒有那麼緊迫,該停工的就先停工,等以後登州大學完工了再說。”
馬皇後再次嗯了一聲,伸手握住朱皇帝的手,笑道:“遷都這事兒,咱們不急,你先好好想想,回頭你也跟咱位女婿聊聊。”
朱皇帝輕輕點了點頭,心裡也在不斷琢磨著遷都的事情。
遷都從來都不是皇帝一道聖旨下來就能遷的。
尤其是像大明這種情況,遷都更是一件麻煩無比的大事。
首先就是賦稅錢糧的問題。
如果以金陵為京師,那麼江南的賦稅錢糧就隻需要押解到金陵即可。
而一旦遷都北平,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賦稅錢糧在運輸過程中增加的成本。
除此以外,更要考慮到防線的變動。
按照朱皇帝原本的分封計劃,大明以後會形成以遼、寧、燕、穀、代、晉、慶、肅作為第一道防線,以秦、周、魯、齊、楚為第二道防線,且兩者之間能夠互相製衡,除非超過半數的藩王同時造反,否則誰也無法威脅到朝廷。
遷都北平,也就意味著各個藩王的封地範圍要做出相應的變動。
首當其衝的就是朱老四。
遷都之前還好好的,遷都之後封地沒了?
至於第三點,也是朱皇帝和馬皇後最為頭疼的問題。
遷都北平,北平的百姓當然願意。
甚至北方的百姓也會高興。
可是金陵和江南的百姓呢?
畢竟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無論再怎麼樣,那些官老爺們也不敢做的太過分,就算是麵對洪澇乾旱什麼的也能得到及時的救助和安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旦遷都,這些隱形的好處可就全沒了。
所以金陵和江南的老百姓肯定不願意。
至於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一旦定都北平,就意味著整個京師都沒有什麼天險可守。
子孫後代要是爭氣還好,萬一要是出個不爭氣的,搞不好都得被人打到京師城下。
朱皇帝臉色陰晴不定的琢磨了半晌,最終也隻能無奈的歎息一聲:“遷都這個事兒,還是回頭再說吧,眼下還是得先解決三個布政使司的三司和佐貳官人選。”
……
中原堂口有句老話,叫做屋漏偏逢連陰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就在朱皇帝琢磨著是不是要遷都,三個新的布政使司該怎麼安排的時候,二虎卻拿著一份檢校的密報找了過來。
整個山東布政使司,大大小小的黑煤窯加起來得有上百個,瘋狂壓榨百姓的大小黑心工坊更是足有兩三百家。
總而言之一句話,類似萊州府的情況數不勝數,百姓深受其害。
朱皇帝拿著手裡的密報,臉色就像是生吞了三斤綠頭蒼蠅一般難看。
汪廣洋到底是乾什麼吃的!
是,咱讓你做山東的布政使,確實是因為你聽話,不會冒然去乾涉登州府的事情。
可是咱有說過讓你當泥偶布政使?
做了三年多的山東布政使,治下出現大小黑煤窯上百個,你汪廣洋該怎麼向你治下的百姓交待!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