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老夫招惹他楊癲瘋了?
一想到寧陽縣出來的那些個生員,朱標就忍不住伸手揉了揉額頭。
“上梁不正下梁歪,古人誠不我欺。”
朱標從桌子上翻出幾份奏本,讓人遞給李善長和劉伯溫。
“韓國公和誠意伯不妨先瞧一瞧。”
“孤是怎麼想都想不明白,他一個山西知縣,他要的哪門子丁口?”
李善長滿臉懵逼的接過奏本,隻是看了一眼就直接遞給了劉伯溫。
劉伯溫同樣也是一臉懵逼。
山西的知縣喊著人不夠用,這世上還有比這更鬼扯的事情麼?
要知道,整個山西四百多萬人,比河南、山東加起來還要多很多。
這兩年朝廷一直從山西往山東、河南等地遷移百姓,為的就是減輕山西的土地壓力。
現在可倒好,一個山西的知縣,竟然口口聲聲的喊著山西的百姓數據不夠用,請求朝廷想辦法往他那個縣裡遷移百姓。
李善長的臉上硬擠出一絲笑容,向著朱標拱手拜道:“殿下,臣覺得……好像臣等一直都搞錯了一件事。”
朱標微微一怔,不明所以的問道:“韓國公的意思是?”
李善長伸手捋了捋胡須,說道:“臣等原本隻是覺得山東、河南等地人少,尤其是駙馬爺的奏本裡說什麼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路有遺骨,野獸橫行。”
朱標點了點頭,“姐夫在奏本之中所言,與孤當初去山東時在路上所見所聞相比,雖有所誇大,卻也差不多。”
李善長微微搖頭,說道:“錯就錯在這兒了。駙馬爺說山東人煙稀少,可是山東當時丁口數量有近兩百萬,而山西的丁口數量也不過是四百多萬。”
“看起來比山東多了一倍,甚至有民無立錐之地的說法。”
“但是,山西所謂的民無立錐之地,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土地分給百姓,又或者是有土地但是沒有分給百姓?”
這就是典型的拋開兼並談土地分配。
因為都說山西人多地少,所以從朱皇帝到朱標,再到李善長和劉伯溫,乃至於整個大明朝堂,所有人都下意識的認為山西是百姓數量太多而導致許多百姓沒有土地。
李善長又繼續說道:“盛唐時期,僅一座長安城就有百十萬的人口。”
“堂堂一個山西行省,還裝不下幾百萬人?”
“山西所謂的民無立錐之地,其實是建立在土地兼並嚴重的前提下。”
“隨著分田令和累進稅製的推行,再加上洪武三年開始又一直向外遷移百姓……”
李善長黑著臉道:“所以,山西的丁口也確實不一定夠用。”
“尤其是寧陽縣出來的那些個生員,沒事兒就折騰這個工坊那個工坊,挖礦更是一個比一個積極。”
“除非那個縣沒有任何的優勢,既沒辦法搞工坊,也沒有任何的礦藏資源,甚至都不能養牛養豬養羊。”
“否則的話,就算給他們一個縣裡分配一萬人也不夠用。”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們寧陽縣的知縣大老爺喜歡修路、搞工坊、挖礦,讓寧陽縣的老百姓過上了相對好一些的日子,這些寧陽縣出身的官員們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就有樣學樣,在自己治下的縣裡瘋狂修路、搞工坊、挖礦。
所以,現在的問題根本不是山西的人口數量夠不夠用。
而是寧陽縣出來的那些官員手底下的百姓數量不夠用。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有了幾個寧陽縣出身的知縣帶著衙役去府衙搶人,搶人之後還彼此寫奏本彈劾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