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皮笑肉不笑的瞥了楊少峰一眼,“老夫為什麼要去找上位?”
“上位要在寧陽縣另募一軍是上位的事兒。”
“老夫要的卻隻是從軍的書吏。”
“一不用他們上陣殺敵,二不要求他們有多好的學問。”
“唯一的要求就是能靠得住。”
“其他的,隻要年齡上差不多,能走能跑,識數,會寫幾個字,這就足夠用。”
說起這些要求,徐達也忍不住想要吐槽。
這些要求高嗎?
說起來好像不高。
但是能達到這些標準的百姓卻少之又少。
彆說一個縣了,就算是一個府,一個布政使司,能夠滿足這些要求的普通百姓都十分稀少。
萬幸,老天爺開眼,整個寧陽縣竟然遍地都是符合標準的百姓。
所以,上位他要另募一軍是他的事兒,他完全可以挑那些年輕力壯而且學問還相對好一些的青壯。
本都督要求沒那麼高,三十多歲甚至四十歲左右的普通百姓也能湊合著用,兩者之間完全不衝突。
瞧著略顯得意的徐達,楊少峰乾脆咂吧咂吧嘴,說道:“隻要徐相不嫌棄那些蠢蛋就好。”
徐達再次斜了楊少峰一眼。
“嫌棄?”
“老夫嫌棄他們乾什麼?”
“你知道老夫要帶他們去哪兒?”
楊少峰微微一怔,徐達卻得意洋洋的說道:“老夫帶他們去遵化,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喜峰口附近。”
“遵化知縣耿明明是你們寧陽縣出來的吧?”
“就算他們當不好書吏,難道他耿興明還能眼巴巴的看著?”
楊少峰整個人都傻了。
這他娘的算什麼?
算挾寧陽縣父老以令遵化知縣?
還是挾遵化知縣以令寧陽縣父老?
人情世故這方麵,算是讓你個老匹夫給玩明白了!
隻是轉念一想,楊少峰又感覺有些不對勁。
當初徐達和常遇春他們商議北伐的時候是怎麼說的來著?
二十萬大軍,兵分四路,分彆從雁門關、居庸關、金蘭以及遼東出兵北伐,四路大軍分進合擊,互為虛實。
整體策略上倒是沒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徐達這個大都督怎麼會賴在喜峰口?
瞧著楊少峰一臉懵逼的模樣,徐達嗬的笑了一聲,用腳在地上畫了幾個圈,向著楊少峰示意:“雁門關這裡一路,居庸關這裡一路,金蘭這裡又一路,再加上遼東,二十萬大軍,兵分四路,互為奇正、互為虛實。”
“四路大軍之中,雁門關、居庸關這兩路大軍兵指和林,金蘭這一路大軍趨甘肅,兵指西域,遼東那一路大軍則是由常黑子帶領,直指黃龍。”
“而老夫這個大都督,就待在喜峰口附近,牽製住王保保。”
有徐達在喜峰口附近待著,又有常黑炭帶著五萬大軍在遼東穩步推進,胡元朝廷馬上就會麵臨左右為難的境地。
畢竟王保保再能打也隻有一個人,而大明方麵卻有四路大軍同時進攻,王保保能顧得了喜峰口的徐達,就顧不上遼東的常遇春,更顧不上居庸關和雁門關、金蘭的三路大軍。
楊少峰豎起大拇指,誠心實意的讚道:“大都督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