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皇帝的擔心,楊少峰差點兒就笑出聲來。
三百個文武雙全的進士老爺,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那問題可太大了。
今年錄取三百個,明年又錄取三百個,再加上社學和縣學全麵鋪開,每年光是從府學畢業的生員數量也得在大幾千人,估計用不了幾年的時間,像他們這種文武雙全的進士老爺就會遍地都是。
到那時候,除了寧陽縣和登州府以外,估計其他的地方官府將再也不會缺少人手。
這就跟種花家開國的時候,初中生都能算文化人,千禧年的時候專科生就已經不值錢,後來更是研究生遍地走,本科不如狗的情況一樣。
基於這個前提,三百個文武雙全的進士老爺又能翻起多大風浪?
而且朱皇帝還忽略了兩個很重要的現實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由理想和精神境界不同而引發的鄙視鏈。
因為一個曆經各種磨難,最終變得文武雙全的進士老爺,他們跟原本的那些同鄉已經沒有了什麼共同的話題,兩者看待問題的維度不同,由此而帶來的分歧隻會讓他們越走越遠,最終形同陌路。
當然,就算精神境界和思想方麵再怎麼升華,這些進士老爺們依舊存在貪腐甚至殘害百姓的可能,而且因為這些進士老爺們見多識廣,由此而引發的後果可能也會更嚴重。
老登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這個。
而這,也恰恰是老登忽略的第二個現實問題。
三百個進士裡麵,有相當一部分是要進入禦史台、大理寺、刑部等衙門的。
那些貪腐的官老爺們見識過的,他們一樣見識過,那些貪腐的官老爺們會的手段,他們同樣也會。
其實就跟現在的官場沒什麼區彆。
楊少峰笑了笑,正打算嘲諷老登幾句,心頭卻微微一動。
老登擔心官老爺們會變壞?
楊少峰咳了一聲,信誓旦旦的對朱皇帝說道:“嶽父大人放心,這些人隻要留在寧陽縣三年,小婿不敢說所有的進士都能變成好人,最起碼也得有一半人能變好。”
“小婿有足夠的把握,讓這些進士老爺們在三年的時間裡大變樣。”
楊少峰很是自信的舉例說明:“具體的,可以參考之前被嶽父大人要走的那幾個行人。”
一聽到行人這倆字,朱皇帝先是老臉一黑,隨後又冷哼一聲道:“三年?你想都彆想。”
那幾個行人在寧陽縣待了才多久?
好家夥,來寧陽縣之前還是想著兼並土地的標準士紳苗子,從寧陽縣去京城的時候就變成了口口聲聲想死在藩屬國的行人。
就這,前前後後加一塊兒都不到一年的時間。
現在你他娘的張嘴就要三年?
朱皇帝斜了楊少峰一眼,說道:“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咱大明最缺的就是這些能做官的進士。”
“彆說這些人都是進士之才,就算這些人隻是讀了幾年書,咱都得把他們弄去當書吏,咋可能把他們放在寧陽縣三年之久?”
“最多半年,半年之後咱把他們調去彆的地方做官。”
“另外,在你寧陽縣教出來的人手,你還得給咱看著點兒,明白?”
略微頓了頓,朱皇帝還特意補充了一句:“你寧陽縣缺人手的事兒,你自己想辦法,彆總惦記著咱手裡這幾個人。”
楊少峰的臉色頓時黑了下來。
本官明白個錘子!
還本官自己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