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能夠停掉科舉,但是沒辦法停掉官老爺們的更換輪替,畢竟官老爺們也是肉體凡胎,也有生老病死。
更彆說大明本身就缺官少吏,再加上大明的官老爺們早就已經習慣放飛自我,時不時的就能搞出個空印案、郭桓案之類的破事兒,導致大明從朝廷到地方官府都急缺人手。
麵對這種情況,老登的選擇是讓地方官員們舉薦人才,無論是有名望的,還是在鄉裡名聲比較好的,又或者是種地比彆人強的,都可以舉薦到京城,由老登親自接見後授官。
說白了,老登的本意是讓官老爺們多舉薦一些淳樸厚實的百姓出來做官。
但是被舉薦上來的那些所謂的“人才”,其中大部分還是鄉賢士紳,根本就沒有幾個普通百姓。
之所以沒出現“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彆居”的倒灶景象,還多虧了當時的老登還年輕,手裡的屠刀還夠鋒利,還能嚇得住官老爺們。
所以,停掉科舉,給普通百姓家裡的孩子十年讀書的時間,最後的結果卻是停了個寂寞。
十年之後,憋了十年的鄉賢士紳家裡的孩子們一擁而上,開始瓜分科舉的名額。
而更讓老登絕望的是,十年之後,有很多好不容易通過社學讀了書,做了官的窮苦人家的孩子,也開始搖身一變,加入了鄉賢士紳的團體當中。
當然,他們加入鄉紳集團是一回事,江南的鄉紳集團抱團排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江南的士紳官僚集團的膽子甚至大到敢搞出南北榜案。
“多有犯禁之語。”
“文理不通。”
哪怕是麵對老登的怒火,江南的士紳官僚集團照樣敢於給出一大堆狗屁不通的理由。
前麵好幾次的科舉沒有文理不通。
前麵好幾次的科舉沒寫犯禁之語。
合著等朱皇帝年老體衰了,北方生員的膽子也變大了?
不過,這一次他們賭贏了。
好大孫去世了。
妹子也去世了。
好大兒也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去世。
徐達,常黑子,湯和,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這些老兄弟也都死了。
麵對一個怎麼扶好像都扶不起來的皇太孫朱允炆,這時候的老登真就像是一頭被人拔光了爪牙的老虎,除了強行殺幾個人,流放幾個人,再弄出一個南北榜,剩下的好像還真就做不了什麼。
想到這裡,楊少峰忽然笑了笑,輕輕哼唱了一句:“花開又花謝花滿天~”
朱皇帝忽然心頭一緊,怒視著楊少峰喝道:“你唱的什麼亂七八糟的?咱聽著怎麼那麼彆扭?”
楊少峰嘿嘿乾笑兩聲,說道:“這就是小婿偶爾聽來的一句小調兒,隨口就哼了出來。”
彆扭?
彆扭就對了!
這可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神曲。
老四聽了可能會感覺高興,但是你個老登聽了還能高興?
朱皇帝則是疑神疑鬼的瞪了楊少峰一眼。
這狗東西莫不是老天爺派來給咱添堵的?
他寫奏本能給咱添堵就算了,為啥他哼一句俚語小調也能惹得咱心裡不痛快?
肯定是這狗東西的錯!
再次瞪了楊少峰一眼後,朱皇帝才微微哼了一聲,說道:“科舉的事兒,咱心裡有數。”
“其實現在的局麵就是明擺著的。”
“以前是那些官宦、士紳或者大商人家裡的孩子才能讀書,所謂的科舉就是從他們家裡選人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