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外裡的差距可就足足有五十文錢。
一個勞工差五十文錢,二十個勞工就能差一貫錢。
一個小的工坊可能隻有幾十個人,可換成一座礦山,可能就得幾千甚至幾萬、十幾萬的勞工。
這裡麵又會差出多少錢?
哪怕是把其中的八成差價都拿來修路、植樹,剩下兩成差價歸入國庫,對於大明而言都足以算得上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劉伯溫又繼續說道:“他們的百姓能通過礦山掙到錢,他們的國主自然也就能從百姓身上收到稅。”
“那些蠻夷們有了錢,就能買得起咱們大明諸多工坊所生產出的東西。”
“能讓蠻子們勉強活下去,他們就不會想著奪回礦山又或者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哪怕其中出了幾個野心勃勃之輩……”
劉伯溫意味深長的笑了笑:“聽說歐羅巴那邊小國林立,差不多一個布政使司或者一個府就敢稱國,想必他們也不可能把心往一處使吧?”
李善長直接嗯了一聲,隻是琢磨了好一會兒後才長歎一聲道:“還是麻煩的緊。”
劉伯溫微微一怔,問道:“怎麼麻煩了?”
李善長搖了搖頭,捋著胡須說道:“雖然帖木兒汗國和歐羅巴諸國的礦藏就擺在那裡,但是你想打它們的主意,首先就得把帖木兒汗國跟歐羅巴諸國都打服,打老實,讓他們跟棒子和猴子還有矮矬子一樣聽話才行。”
“有登州艦隊在,咱們大明固然不怕跨海遠征,但是打下來的地盤需要保護,諸多海上要衝同樣需要設立衛所和收稅的巡檢,這裡外裡加起來,又得是幾萬人的缺口。”
“就咱們大明現在的局麵,你上哪兒去弄這幾萬人?”
隨著李善長的話音落下,朱皇帝和劉伯溫忍不住齊齊歎息。
說來說去,又他娘的繞回了原點。
缺人。
遼東布政使胡惟庸天天喊著缺人。
山東布政使汪廣洋天天喊著缺人。
就連某些不要臉皮的知縣老爺都天天喊著缺人。
更彆說無底洞一般的寧陽縣和登州府。
一想到寧陽縣,朱皇帝就忍不住伸手揉了揉額頭,又望著李善長問道:“善長兄,這幾年咱們往寧陽縣遷移了多少百姓?”
李善長暗自斟酌一番,答道:“僅僅隻是這兩年,就遷移了約七千戶,三萬餘人。若是再加上洪武二年、洪武三年遷移過去的,差不多得有近四萬人。”
四萬人,這他娘的都堪比江南一些大縣了!
結果可倒好,某個混賬東西還是天天喊著缺人,甚至連女工都極度緊缺,似乎再給他四萬人都還嫌不夠!
朱皇帝越想就越氣。
這他娘的不是為難咱老朱麼?
往寧陽縣遷移四萬多人你喊著缺人,往登州府前前後後遷移了十二三萬人還你是喊著缺人。
咋的,咱把整個大明的百姓都遷過去才能滿足你的胃口?
這個混賬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