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和李善長隻會懷疑楊少峰的人品。
但是從來不會懷疑楊少峰的能力。
李善長直接笑眯眯的問道:“駙馬爺說的靠蒸汽機來解決問題,不知是怎麼個解決法?”
楊少峰直接斜眼看向站在李善長身後的一眾官老爺們:“蒸汽機這個玩意兒不僅可以用來拉貨,同時也能用來拉人。”
有了火車,江南到遼東也不過是短短十來天時間,甚至有可能更短。
當江南與遼東之間的往來不再是拿命去闖,百姓們願意遷移的機率自然就會變大。
“當然,要讓百姓自願遷移,這裡麵還涉及到一個路引關防的問題。”
而且路引關防還隻是最表層的原因。
說白了,一個官老爺治下的丁口數量多,官老爺的政績就會比較好看,能搜刮的機會也比較多。
如果放任治下的百姓隨意遷移,很可能就會影響到官老爺們的政績,更有可能影響到官老爺們搜刮的機會。
更關鍵的是,路引關防這個東西還不能徹底取消。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暫住證。
經常北漂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暫住證在千禧年左右的時候還大行其道,萬一被發現沒辦理暫住證,甚至有可能被抓去篩沙子,通過乾活來賺車票,賺夠了再把人塞車上送回老家。
為什麼會有暫住證這麼個玩意兒的出現?
因為徹底的自由流動,會給治安方麵帶來極大的壓力。
而暫住證這玩意兒是怎麼慢慢消失的?
因為滿大街都是天眼,人像識彆技術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暫住證對人口流動方麵的管理作用。
千禧年尚且如此,擱在幾百年前的大明朝,敢取消路引關防的後果就是不一定能方便百姓,但是一定會方便強盜、竊賊和拐子。
當然,大明有一類人是不受路引關防限製的。
讀書人。
在藩王都不被允許隨意離開封地的大明朝,在普通百姓離家百裡就必須到官府辦理路引的大明朝,秀才、舉人、進士們是不受路引關防限製的。
這些讀書人不僅可以隨處流竄,甚至可以正大光明的佩戴刀劍。
老登基本上把所有他能想到並且能夠接受的優待和特權都給了讀書人。
一想到大明朝的讀書人,楊少峰又忍不住撇了撇嘴。
仗義每多屠狗輩啊~
“先把那些自認是大元遺老的都歸攏歸攏,然後送去遼東吧。”
“再就是那些想要縱情江湖,寧死不食明粟的也算上。”
“要是這些人在遼東也待不住,乾脆就送去胡元那邊兒。”
楊少峰皮笑肉不笑的說道:“這些人加一塊兒,再算上他們的妻兒老小,父母三族什麼的,怎麼著不得湊個幾萬人出來?”
朱標和李善長麵無表情。
胡惟庸卻是麵無表情的同時又怦然心動。
幾萬人啊。
遼東那個破地方,現在多出一個人來都能填平一個小水泡子。
要是能湊個幾萬人,最起碼填水泡子、修路的人手應該是夠一個縣用的。
要是他楊癲瘋再努努力,直接湊出個幾百萬人,老夫不說把整個遼東的水泡子都給填了,起碼也能填平一大半。
最最關鍵的是,這些人沒有被楊癲瘋當成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