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是個很神奇的存在。
按照楊少峰的說法就是“天晴了,雨停了,棒子覺得他們又行了。”
彆看棒子們在登州榷場表現的乖巧老實,但是一離開登州,棒子們又往往會覺得自己很牛,看誰都想掰頭兩下。
尤其是在楊少峰和朱標去了一趟倭國之後,棒子們忽然感覺自己也行了。
我打不過大明,我還打不過你個小矮矬子?
於是乎,原本就因為爭搶“須儘歡”和“春風散”配額而看矮矬子不順眼的棒子,竟然派人劃著小船就去了倭國,準備好好教訓教訓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矮矬子。
敲黑板。
大明時期的矮矬子,身高一直都很感人,一米四的身高在矮矬子都已經算得上是大高個兒。
棒子家的身高雖然比矮矬子強得有限,但是好歹也要強上那麼一點兒,大概維持在一米六左右。
秉承著身大力不虧的原則,棒子們劃著小船就跑去了倭國。
但是萬萬沒想到啊,棒子屬於渾身上下哪兒都軟,就剩下嘴硬的嘴炮型選手。
而矮矬子們卻屬於小小的身軀潛藏著巨大獸性的惡魔型選手。
然後,嗷嗷叫著衝向倭國的棒子就被矮矬子們給反殺了。
再然後,棒子就開始發揮他們的祖傳技能——求爹做主。
在京城的棒子使節去鴻臚寺狀告倭國,理由是倭國殘殺棒子使節。
倭國反過來控訴棒子,指責棒子派兵侵犯倭國,同樣要求大明爸爸做主。
按照常理來說,像棒子和矮矬子這種幾十號人、幾百號人的爭鬥,鴻臚寺一般都會選擇和稀泥,如果事態鬨得太大,一般也會選擇偏向棒子。
畢竟棒子緊挨著大明,屬於大明的外部屏藩之一。
說白了就是棒子可以被人揍,但是不能被滅,除非大明親自去乾掉棒子。
這也是棒子敢於招惹矮矬子的原因之一。
然而好死不死的是,楊少峰身上還掛著一個鴻臚寺少卿的官職。
鴻臚寺原本就不太想管棒子和矮矬子之間的那點破事兒,恰好兩家最開始又是因為榷場配額而起的爭端,於是就把兩家都推到了登州榷場,要求鴻臚寺卿楊某“酌情辦理”。
再再然後,原本就不把棒子和矮矬子們當人看的楊少峰,對於兩家的爭端做出了重要指示:“事態不許鬨大,不許影響大明和棒子之間的牛馬貿易,不許影響大明在倭國的銀礦,更不許影響大明和兩家的勞工貿易,剩下的,允許兩家自己看著辦。”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你們兩家可以私底下打生打死,但是不許影響到大明的得益,否則就一塊兒去死。
為了保證兩家能夠聽得懂人話,楊少峰還特意讓登州艦隊表演了一場火炮齊射。
在見識到什麼叫做“萬炮齊發”,“天地失色”,“日月無光”之後,棒子和矮矬子的使節都默契的不再要求大明爸爸給他們主持公道。
按照棒子使節樸成性的說法就是“大明者,父母也,我與倭國,子也。唯我高麗為孝子,倭國為逆子,以孝討逆,禮也。然則兩子相爭,必不敢驚動父母,恐傷其孝也。”
再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我們棒子和他們矮矬子都是大明爸爸的兒子,但是我們高麗孝順,他們矮矬子悖逆,我們打他們是應該的,這是符合禮義的,但是再怎麼打,也不敢驚動大明爸爸親自出手,要不然就會有傷孝道。
其他藩國的使節原本想嘲笑樸成性幾句,隻是一想到海麵上碎成木片的靶船,再想想小島上被徹底炸平的小山包,眾多的使節們又紛紛表示,樸副使說得對,父母原本就已經很辛苦了,孩子之間的打鬨最好還是不要驚動父母。
再再再然後,就是登州榷場笑嗬嗬的從兩家手裡買戰俘,而棒子和矮矬子之間的仇也結得越來越深。
仇結得越深,就越需要大明爸爸站在背後。
不需要爸爸主持公道,隻求爸爸彆太偏心。
杜舜欽瞧了樸成性和菊池良田一眼,皮笑肉不笑地給麻喇甲和三佛齊等藩國使節傳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