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蘇宸,潘美及以下一眾將領皆蒙受皇恩,獲封賞賜,三軍上下皆大歡喜。
南漢末帝劉鋹雖被俘押京,然楊靈兒寬宏大量,特赦其罪,並賜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之銜,封恩赦侯,此舉深意昭然。
隻因欲以此展示於諸敵國,即便對南漢之昏庸之主亦能寬厚以待,意在瓦解敵方拚死抵抗之心,為將來吳國北伐,對抗宋、北漢、遼等國鋪路架橋。
朝會結束,文武群臣漸次散去,唯楊靈兒獨留下蘇宸,共入宮廷深處相聚。
遠離朝堂紛擾,二人相處更顯自然親昵,宛如家兄幼妹,圍坐於殿內案前,閒話家常,暢敘這半年征戰中的點點滴滴,見聞趣事。
“蘇宸兄長,我在京城中屢聞捷報頻傳,知你運籌帷幄,用兵神妙,每戰必勝,心中實是喜不自勝!”楊靈兒笑語盈盈。
蘇宸謙遜回應:“都是群策群力,潘美將軍實乃將才難得,此番亦是功勳卓著,不可小覷。”
“蘇宸哥哥還是這樣謙遜!”楊靈兒嘴角輕揚,十六歲的芳華,笑容裡藏著少女特有的嬌媚與純真。
隨著年歲的增長與營養的充足,加之習武修身,她的身形日漸高挑,曲線玲瓏,昔日那個瘦弱的小丫頭已蛻變為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少女。
蘇宸微微一笑,說道:“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還年輕,不能自滿,生出傲慢之心,那樣就沒有進步空間了。”
“說的有道!”楊靈兒點頭讚同,蘇宸的話語雖簡,卻蘊含深意,令她頗有感觸。。
蘇宸問道:“靈兒,你在皇宮內,待的習慣嗎?”
因為殿內沒有了其他人,宮女、太監都被清退了,他才能稱呼靈兒,若是有外人,隻能稱國主。
如果他在許多宮女太監麵前,不謹言慎行,會被傳出去,到時候,也會給二人帶來許多的麻煩和負麵言論。
畢竟,這個時候,君臣關係還是存在的,蘇宸一日沒有接過社稷,在人前就要保持臣子的姿態,這是古代政權中的規矩。
楊靈兒勉強勾起嘴角,笑容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這座皇宮,外觀宏偉壯麗,金碧輝煌,內裡卻如同囚籠,束縛著人的自由。每日裡,奏折堆積如山,朝事紛至遝來,需與大臣們商議不斷。很多時候,我隻是靜靜地聆聽,看著大臣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幸虧有蘇宸哥哥你事先為我挑選的幾位軍機大臣,他們能提出中肯的國政處理意見,讓我在最後做出決策時有所依憑。凡遇重大決議,我皆會修書一封,送予你審閱,確保一切進展皆遵循你暗中交代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