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一開始就打得異常激烈、熱鬨非凡的人,往往其功夫水平並不高。
這些人可能會使出渾身解數,拳打腳踢、你來我往,但最終在真正的高手麵前,可能隻需一招就能將他們擊敗,甚至是直接ko。
那麼,真正的高手打架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在麵對對手時,不能輕易地出手,而是要像欣賞一件絕世珍寶一樣,仔細地觀察對方。目光應該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緊緊地黏在對手身上,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要從頭到腳,再從腳到頭,如此反複地觀察對手,就好像在欣賞一幅精美的畫作,不放過任何一處筆觸和色彩。隻有這樣,才能在對方的身上找到破綻,找到可以攻擊的弱點。
如果雙方都像掃描機一樣,隻是不斷地掃視對方,那麼就需要以靜製動。麵對對手的挑釁,要保持冷靜,不被對方的情緒所左右。要耐心等待,等待那個最佳的時機,然後給予對手致命的一擊。
如果雙方都依然一動不動,那麼就需要嘗試製造一些壓力。可以通過言語或者行動,給對手施加一些心理上的壓力,讓他們感到不安和緊張。
這樣一來,對手就很容易在壓力下出現失誤,從而創造出機會。
當敵人終於動手時,要迅速做出反應,儘力擾亂對方的節奏。可以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招式或者動作,打亂對手的步伐和節奏。這樣一來,對手就會陷入混亂,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最後,要代入自己熟悉的打法,讓對手無法適應我們的節奏和風格。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對手在我們的攻擊下節節敗退。
當然,最厲害的技巧當屬預判對方的行動。真正的高手往往能夠在對手還沒有行動之前,就預見到他們的下一步動作,並提前做好布局。
這樣一來,就能夠在戰鬥中始終占據主動,讓對手始終處於我們的掌控之中。
張定和楊嗣昌此時此刻正處於一種微妙的僵持階段,他們兩人看似都沉默不語,宛如入定的老僧一般,紋絲不動。然而,在這表麵的平靜之下,卻是一場暗流湧動的較量。
實際上,雙方都在暗地裡不斷地派遣士兵去刺探對方的軍情,試圖找到對方的弱點,以便能夠一舉擊潰對手。
這種暗地裡的交鋒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雖然看不見刀光劍影,但卻充滿了緊張和刺激。
相比之下,張定顯得更為淡定從容。他心裡很清楚,楊嗣昌目前很可能麵臨糧食短缺的困境,這意味著楊嗣昌難以持久作戰,就如同一個隻能堅持三分鐘的短跑選手,無法與他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鬆比賽。
然而,這場戰爭也並非完全沒有遺憾。唯一讓人感到惋惜的是,這場戰爭竟然發生在廣西境內,戰火無情地燃燒到了自己的家門口。
不過幸運的是,張定成功地將楊嗣昌堵住,使得戰火沒有進一步蔓延到其他地區,避免了更大範圍的破壞和損失。
儘管張定目前對楊嗣昌無可奈何,但楊嗣昌同樣不敢輕易分兵。畢竟張定手中握有十萬大軍,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其戰鬥力不容小覷。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楊嗣昌就完全安全無虞了。張定雖然在麵對如此龐大的軍隊時可能束手無策,但如果是麵對小規模的隊伍,情況或許就會有所不同。
張定的想法不無道理。事實上,最近楊嗣昌的壓力的確非常大,他整日憂心忡忡,焦慮不安。夜晚對他來說更是一種折磨,難以入眠,即使好不容易睡著,也會被各種噩夢驚醒。
這幾天,他的身體狀況也出現了問題,舌頭上竟然長出了水泡,這讓他痛苦不堪。彆說是吃飯了,就連喝水都變得異常艱難,每一口都像是在忍受酷刑一般。
沒有其他原因,隻是因為即使是再聰明能乾的人,如果沒有必要的材料和資源,也難以完成任務啊!
就像明朝政府的糧倉一樣,那裡的糧食儲備已經匱乏到連耗子都要因為貧窮而哭泣的地步了。
如此一來,明朝大軍根本無法得到充足的糧食供應,這對於軍隊來說可是一個致命的問題。
而那些地主老爺們呢?他們一個個都牛氣得很,根本不怎麼給明朝政府麵子。本來,明朝政府還可以四處去尋找大唐老百姓們化緣,勉強維持一下軍隊的糧食供應。
然而,現在張定帶領著大軍來了,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張定親自盯著這件事情,他的手下官員們也都不敢怠慢,紛紛使出了渾身解數,發揮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大唐竟然把堅壁清野的策略實施得如此到位,讓楊嗣昌根本找不到可以化緣的地方了。
楊嗣昌心中暗自思忖著,究竟是誰將他缺糧的消息泄露出去了呢?要不然張定為何對他如此嚴防死守呢?
簡直就是一點機會都不給他啊!那大批的騎兵如幽靈一般在外麵遊蕩,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他們察覺到。
按理說,交戰雙方通常都會堅壁清野,以防止對方獲取自己的資源和情報。然而,楊嗣昌卻覺得這次情況有些異常。
對方的針對性似乎異常明顯,仿佛就是專門針對他缺糧這一點來布置的防線。儘管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楊嗣昌的直覺卻不斷地在告訴他:對方肯定已經知曉他缺糧的情況了。
楊嗣昌對自己的直覺深信不疑,而這也多次幫助他成功地避開了各種潛在的風險。有時候,人們不得不承認,人類的直覺確實具有相當的準確性。
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當一個人原本毫無異常,但在準備出門時,卻突然感到心悸、頭昏,心跳加速,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暗示著某種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選擇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不要出門,以免遭遇意外。畢竟,俗話說得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有些人天生就擁有超乎常人的直覺,而另一些人則顯得平凡無奇。然而,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楊嗣昌之所以能夠成為引領潮流的人物,並非僅僅依靠他的學識,而是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因素。
喜歡明末混日子請大家收藏:()明末混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