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朕的想法是儘快收服安南之地,先用安南的糧食來穩定我大明北方缺糧之危,中南半島其餘勢力可緩緩圖之。”
“陛下,老臣有問題。”原本沉思中的袁可立起身行禮。
“袁愛卿請講。”
“陛下,即便占領安南全境,可產出的糧食如何運送呢?我大明北境距離安南千裡之遙,糧食運輸代價太大,即便走海運,所需時間也非長久,這也是問題。”
朱由檢聞言心中直呼臥槽,不愧是三朝老臣,這看問題的眼光確實毒辣。
“這個問題,微臣可以回答。”群臣中響起一人聲音。
“良甫?”左光鬥滿臉錯愕的驚呼出聲。
“嗬嗬,遺直,好久不見啦。”
說話的正是明末有名的科學大佬王徵。
當初朱由檢為了把他弄來,可是費老鼻子勁了。
王徵在向朱由檢行過禮後,對著眾臣解釋道:“各位同僚,陛下早在萬曆四十五年就暗中支持我研究一種動力機械,經過這些年的改良完善,已經可以投入使用。”
眾臣聽到王徵的話,皆是沉默不語,唯獨袁可立和孫承宗眼神相互交流,帶著些難以置信。
隨著一張巨大的圖畫被四名小太監拉扯著展開,許多複雜精密的圖畫緩緩出現,在圖畫旁邊還有許多文字說明。
“諸位請看,此物陛下賜名曰蒸汽機,這是利用蒸汽在鋼鐵製作的氣缸內膨脹,推動活塞作往複運動而作功的熱力機械···主要部分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連杆、滑閥、飛輪等部分組成···”
王徵在圖畫前給眾臣解釋說明。
大約一刻鐘的時間過去,在場的大臣再次被震撼到。
“此物燃燒煤炭竟然能產生如此動力,簡直是我大明柱國神器!”
左光鬥目光火熱的看著圖畫,滿嘴稱讚,他雖為東林黨大佬,卻對水利工程極為擅長,被任命為工部侍郎,暫領工部,非常明白此物能帶來何等的效率。
“此物似乎是火船的動力裝置。”範景文打量著機械圖畫,挑眉說道。
“哦?範愛卿知道此物來由?”
“陛下,臣幼兒時曾在一本古書上看到:成祖時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上用到過一種熱力機械,隻需燃燒煤炭,便可拉動船槳轉動,堪比百頭騾馬奔騰之勢。”
朱由檢愣了一下,眉頭微皺:“朕在禦書房中也發現了對熱力機械的記載,為何沒有看到相關的技術資料?”
左光鬥行禮解釋道:“陛下,技術詳細一般都是工匠的命根子,大多數都會傳給自己的後代或弟子接班人,當年王振敗壞朝綱,建造寶船的許多工匠都受到牽連,技術資料已經遺失。”
朱由檢聞言陷入哀歎,中華大地上下數千年的曆史,不知道有多少天才人物發明出各種極為逆天的技術,可惜當朝者為了維護自身統治,把技術說為奇技淫巧,並不重視,而士族階層也以讀書做官為奮鬥目標,工匠的地位是極為地下的。
想到這,朱由檢心中做出決定:“傳旨,即日起成立大明百科學院,同時廢除匠籍,通傳天下工匠,凡有技術在身者,皆可入京成為百科學院的技術員一切所需,六部全力配合,這件事,朕親自盯著。”
眾臣聞言都沉默下來,大明雖說有匠籍的製度,在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匠籍基本上名存實亡,許多工匠要麼逃跑,要麼花錢疏通關係,自謀生路,皇帝要廢除匠籍,大家也沒啥意見。
袁可立捋著胡須沉思片刻,低眉問道:“陛下,百科學院可是要發展技術性科目?”
“對,從今以後,我大明不但要重視各方麵技術,還要培養技術人員,學院院長由朕親自擔任,學院設置三位副院長;王徵,徐光啟,宋應星三人擔任第一任副院長。”
“王愛卿,蒸汽機現在能有多大的動力?”朱由檢笑眯眯的問道。
“臣在天津衛進行了海試,可以帶動四千石的海船;陛下所說的在鐵軌上走的火車,也有試驗結果了,因為鋼鐵材料和氣密性的原因,一個蒸汽機頭產生的動力較弱,臣用兩個車頭,一前一後,一拉一推,勉強可以帶動三千石左右的重量,臣按照陛下給的圖紙建造出的裝貨鐵皮箱計算,兩個蒸汽機頭可以帶動八個鐵皮箱。”
朱由檢聽完臉上笑意再度濃鬱起來,心中的興奮溢於言表,自己這些年投入海量資金,今日終於見到了成果。
蒸汽機是工業的起點!對朱由檢來說,目前的大明隻有兩條路走,要麼按照曆史軌跡山河破碎吊死在煤山上,要麼直接踏上工業之路。
“王愛卿研發出利國利民之神器,封鎮國侯,賜銀一萬兩;不過如今我大明局勢不容樂觀,為了王愛卿身家安全考慮,暫時先不對外公布。”
群臣聞言皆是心中一震,他們想過王徵弄出來這牛的機械會有封賞,沒曾想皇帝竟然直接給了侯爵!
雖然爵位不高,但是那也是位居勳貴之列,而且還是用鎮國二字封爵,這其中的含金量非比尋常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