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馬爌論兵!皇城染血!_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4章 馬爌論兵!皇城染血!(1 / 1)

站在趙率教身側的馬爌看到皇帝目光打量著自己,雙手有些習慣性的在兩胯的甲衣上搓著手,他是第一次麵見皇帝,多少帶著些局促,手心已經冒出手汗。

“這位就是馬都督之孫馬爌吧?朕剛才還聽他們提起你來,怎麼樣從甘肅調到京城,生活可還習慣?”

馬爌聽聞皇帝開口就是關心自己,心中泛起一陣感動。

連忙回話:“承蒙陛下關心,臣本就是軍中之人,粗糙漢子在哪裡都可適應。”

“哈哈哈···”朱由檢聽著後者的回答,忍不住大笑幾聲。

他對這種直性子的將軍最為喜歡,沒有那麼多彎彎繞,不像那些文官一張嘴八百個心眼。

“馬愛卿,朕想聽聽你對咱們的騎兵隊伍的看法。”

馬爌聽到皇帝的問話,心中頓時明白這是皇帝想看看自己的水平,趕忙回話:“陛下,臣是軍人,性子直,您若是想聽臣說真話,請您免臣不敬大罪。”

“馬愛卿儘管說來,朕不在意那些繁文縟節。”

馬爌和趙率教對視一眼後,開口道:“臣曾和趙總兵數次探討過建奴和蒙古人雙方的騎兵,同時和我朝列出了一些對比。

建奴騎兵的優勢在於三方麵:一則是戰馬優良:建奴吞並遼東以西的蒙古部族後,擁有大量品種優良、耐力強、速度快的戰馬,為騎兵的強大機動性和戰鬥力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則是騎射嫻熟:建奴騎兵自幼在馬背上長大,騎射技藝嫻熟,擅長在運動中進行射擊,具有很強的遠程攻擊能力和機動性,能夠出其不意地進行攻擊。

三為戰鬥意誌:建奴騎兵在長期的漁獵生活和戰爭環境中,培養出了堅韌不拔、勇猛無畏的戰鬥意誌,在戰鬥中敢於衝鋒陷陣,不懼生死。

當然建奴也有不足的方麵:比如裝備相對簡陋:在建奴崛起初期,軍事製造很差,武器裝備的製作工藝和質量與我朝相比有差距大,尤其在盔甲等防護裝備方麵,根本無法比肩我朝工匠製作的盔甲。

戰略戰術相對單一:建奴騎兵在戰爭中主要依賴其機動性和衝擊力,戰略戰術的運用不夠靈活,在麵對複雜的戰爭局勢或堅固的防禦工事時,就束手無策,這也是當初孫閣老力主打造關寧錦防線的原因。

最後便是人口基數小,兵源有限:建奴雖然統一女真各部,但是其族人數量少,這限製了其騎兵部隊的規模擴張,在長期的大規模戰爭中,兵源的補充麵臨極大壓力。

再說蒙古,現在的草原已經是相互混戰的局麵,察哈爾和土默特同時發動對周圍部落的吞並,

蒙古騎兵優勢在於機動性卓越:蒙古地區盛產良馬,其戰馬質量高,耐力和速度都非常出色,這使得他們具備極強的機動性,能夠在廣闊的戰場上迅速轉移、穿插,進行長途奔襲。

騎射傳統深厚:騎射是蒙古騎兵的看家本領,他們從小就接受騎射訓練,在馬上射箭的精準度和熟練度極高,能夠在快速移動中準確地攻擊敵人,給對手造成巨大壓力。

戰術靈活多變:蒙古騎兵在長期的征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戰術經驗,擅長運用迂回、包抄、誘敵等戰術,對不同的地形和敵情能夠迅速做出反應,選擇最有效的戰術策略。

根據臣在甘肅多年和蒙古人打交道的經驗來看,他們困難和弊端主要有以下:

內部不統一:自萬曆朝後期開始,蒙古各部落之間充斥著矛盾和廝殺,缺乏統一的領導和指揮,難以形成合力。這使得蒙古騎兵對外方麵難以充分發揮其整體的戰鬥力。

武器裝備更新慢:蒙古人主要以放牧為主,製造生產能力幾乎沒有,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極慢,在我朝火器等新型武器的攻擊下,蒙古騎兵的裝備優勢幾近喪失。

缺乏穩定後勤保障:蒙古騎兵以遊牧為生,後勤保障體係相對較為簡單和不穩定。在進行大規模戰爭或長期作戰時,時常麵臨糧草供應不足、裝備維修困難等問題,影響其持續作戰能力,

這也是八大晉商為了一己之私瘋狂走私的根本原因。”

朱由檢聽著馬爌一口氣說完建奴和蒙古騎兵的優勢和不足後,心中十分震驚,他作為後世之人,心中對兩個宿敵的分析也達不到這般詳細,沒曾想今日在這兒竟然能遇到一個頭腦如此清晰的大將!

“馬愛卿,我大明的騎兵呢?一起說說,不要忌諱什麼,腦子裡想什麼就說什麼,朕不怪罪。”

馬爌眼角餘光在張維賢、周遇吉和趙率教臉上掃過,三人都帶著深意看著自己,並沒有阻止的意思,他不再猶豫再次開口道。

“陛下,我朝優勢在裝備精良:我朝工匠武器裝備製作工藝優良,騎兵配備有較好的盔甲,能提供一定的防護,減少戰鬥中的傷亡。例如部分騎兵身著的鎖子甲,對刀劍等攻擊有較好的抵禦效果。

戰術多樣:我朝騎兵戰術體係豐富,既能夠進行正麵衝擊,也可實施迂回包抄等戰術,還善於與步兵、車營、火器部隊協同作戰,在不同的戰場形勢下能靈活運用相應戰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普女,夢裡的男神們找來了! 穆黎傳 科研算命兩手抓,國家誇我頂呱呱 穿越五十年代:想做條躺平的鹹魚 金魚的煙花 顧佳燃,你是我獨一無二的冠軍 魂穿房遺愛,從醫治長孫皇後開始 那年那景那些人 開局撕婚書,我成就最強鎮國公! 開局撿漏美嬌妻,亂世造反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