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是在於建奴爭鬥處在最激烈的時刻,是全國上下軍民一心對抗建奴這個大患的時候,現在這個情況下罪己詔,會對軍民士氣造成極大的打擊。
特彆是朱由檢嗣位後嚴抓練就的諸多新軍,士氣一泄,失去軍心,在麵對建奴大軍的時候,壓根沒得打。
“這個消息從哪裡傳來的?”
“回陛下,臣問過田指揮使,他派人在民間調查後發現,是很多讀書人引據論典把曆史上出現赤氣亙天異象後亡國,大災的例子都找出來;
同時還說陛下組建軍事學院是對大明文氣的打擊,隻有陛下廢除軍事學院下達罪己詔,或可免除禍患。”
“嗬嗬,那這麼說,孔興燮來京也是為此事而來吧?”
朱由檢冷笑一聲,一個世修降表的家族,現在也敢來人勸自己下罪己詔?
原本他為了穩住東南那些人,同意把孔貞運擔任國子監祭酒,是為了讓他們看到自己已經做出讓步,沒想到,現在這些人非但不領情,還蹬鼻子上臉!
真當自己不敢動刀?
不過要殺也不是現在,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都是學儒尊道。
而儒學以孔府為先,大明所有的讀書人和官員幾乎都算是孔家的半個徒弟。
想到這裡,朱由檢眼中閃過思索之色。
雖說大明滅亡後,孔府就給滿清上了《初進表文》,但是現在還是崇禎元年,難道說現在孔府就已經勾結建奴了?
後世有人說,流水王朝,鐵打衍聖公,這個身份其實並不是朝廷官員,他是一種文化象征,不管朝代怎麼變,曆朝曆代的皇帝都尊衍聖公,若是不投降,估計按照建奴的行為,孔府定然是被滅掉。
但是在朱由檢看來,衍聖公作為文化象征,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立場,不然信奉儒家的人還有忠誠可言嗎?整個社會風氣會變成什麼鬼樣子?
朱由檢背手走到龍案前,俯身寫下幾行字遞給李若璉。
“把這個送給田荊,要他在京畿用最快的速度傳開!”
李若璉接過後,發現竟然是一首小詩。
“生為宋命降蒙元,今為明人近外虜。
孔孟仁義掛嘴邊,識時務者當英豪?
為地橫行百姓難,世修降表有此家。”
李若璉看完後,在心中記下,走到一旁的蠟燭前,把紙點燃,在親眼看著紙張化成灰燼才放下心來。
在一旁,袁可立和孫承宗極為好奇的看著李若璉的動作。
他們對皇帝寫在紙上的文字很好奇,不過皇帝沒說讓看,他們也不能開口要。
朱由檢看著離去的李若璉背影,心中滿是冷笑。
他倒要看看,這首小詩傳出去後,孔家如何澄清。
等這詩在全國流傳到一定程度後,他在找機會命暗衛去把孔家查個底掉。
以孔家這多年在曲阜的所作所為,隻要觸犯大明律,自己有大把理由收拾他們!
“二位愛卿,最近韓愛卿可有傳回草原的消息?”
“陛下,韓閣老最近並沒有消息傳回,似乎最近些日子,草原上很安靜,林丹汗自從收到建奴聯軍劫掠後,格外的沉住氣。”
“哦?這倒是稀奇。”朱由檢眼中閃過一絲精芒。
按照林丹汗睚眥必報的性格,此時就算不找建奴的麻煩,也應該去找蒙古諸部的事,沒想到竟然這麼安靜。
喜歡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請大家收藏: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