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後生請你一壺豆酒,想請您給說說今日流傳的打油詩,如何?”
瞎眼說書先生,在聞到夥計端上來的酒香,嗅著鼻子,臉上泛起一陣陶醉。
周圍的食客見狀皆是有些驚訝。
豆酒也稱綠豆酒,在江淮等地比較出名,最近幾年隨著通達酒莊的發展,豆酒被傳入京城,頗受酒客喜愛。
不過由於釀造工藝和成本的原因,價格偏高,一壺豆酒在通達酒樓中高達五兩銀子。
許多酒客有些咂舌,為了一首打油詩,送出一壺名酒,當真是大手筆!
“各位,且看此詩第一句!生為宋命,也就是說,此人是和宋朝關係極深,降蒙元,那就是說,當年宋朝覆滅後,此人降為蒙元貳臣。
在看下句,進為明人,也就是說,從宋元現今四百餘年,能有此資曆的世家在我大明獨一份!
在說最後一句的下段,世修降表,在我大明朝,有資格修降表者,還有何人?
而衍聖公的稱號就是從宋朝時出現,在結合文中所說,這不就是說的孔家嗎?”
瞎眼說書先生大口喝著豆酒,臉色微紅,泛起醉意,口中說著絲毫沒有對孔聖之家的尊敬,反而帶著濃濃的戲謔。
嘈雜的大堂中在說書先生話音落下後,瞬間安靜下來,每個人都帶著震驚之色。
曲阜孔家?那可是傳承千年的世家,天下讀書人心中的聖地。
敢這麼說孔家,簡直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那也不對啊!打油詩中說今為明人,近外虜,難道孔家投靠建奴了?”
在大明朝的百姓中,建奴也稱建虜,一般隻要提起虜,多指建州後金。
“這誰知道?光從這打油詩中來看,說的絕對是孔家沒錯了。”
“先生,你也是個讀書人,你這麼說孔家,難道不怕被孔家找麻煩?”
“怕什麼?難道現在還不讓說實話了?即便我不說,他人又怎麼看不出來?真當天下人都是昏頭嗎?
我到想問問諸位!這江山到底是陛下的?還是孔家的?”
說書先生話音落下後,周圍的食客全部起身離開,能在通達酒樓吃得起飯的,多少都有些文化在身,自然都不想惹上什麼麻煩。
而剛才那名送酒的漢子,沒有絲毫懼意,反而淡定的喝完杯中酒,慢悠悠的品著盤中美食。
···
朝會上。
民間對打油詩的議論幾乎都要捅破天了,但是滿朝文武官員竟然沒有一人提起這事,就像是從未發生過一般。
甚至連內閣的幾位老臣,也選擇對此事避而不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