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那賊人腳下功夫厲害,讓他給跑了!”
追擊刺客的沈煉沉著臉回來彙報。
剛才在呂陵中箭倒下的瞬間,他就帶著幾個兄弟衝了出去,可惜他們對淮安城不熟,最終還是跟丟了。
“沒事,你們初入淮安,人生地不熟,跟丟也正常。”溫體仁輕聲說完後,目光看向李岩。
“李大人,你把此事整理成折子,交給盧千戶,會有人把折子送到京。”
“大友,你現在立刻核查漕運衙門上下,清除所有呂陵的羽翼,徹底的掌握漕運衙門,另外,調一萬漕兵對淮安附近的不良漕幫進行大清洗!”
溫體仁說完後,楊一鵬沒有絲毫猶豫直接下達命令。
當天夜裡,漕運衙門上下,單凡和呂陵關係走的近的官員,幾乎都被楊一鵬被關入淮安府的牢獄中。
一萬漕兵在三位參將的帶領下四處出動,按照金有福提供的名冊,一夜之間就把暗中做下惡事的不少漕幫橫掃一空。
雖說漕兵的戰力一般,但是收拾那些民間小規模的小幫派完全足夠了。
在任何時期,隻要官府下場,所謂的江湖頃刻間就會化為灰燼!
第二日午飯後。
“大友,時候差不多了,我也該走了。”溫體仁一行人出現在淮安南城門外。
“老哥,你有皇命在身,弟弟就不挽留了,等忙完這些時日,咱們在好好相聚。”
溫體仁、楊一鵬二人寒暄幾句後,上千人的隊伍在官道上出發南下。
淮安距離南京數百裡,沿著官道接連行走兩日後,一座宏大的巨城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
“那就是南京城吧?果真是氣派!這規模怕是可以和京城比肩了。”盧建興看著前方出現的一座城池感歎一句,加上天空中的絲絲霧氣,給城池平添了一絲神秘的之感。
“盧千戶說錯了,南京的城池規模是洪武朝時重建的,規模要比京城大上不少,成祖時遷都北京,但京城的城池規模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擴建的。”
李信其在馬上出言解釋道,停頓片刻後看向魏忠賢。
“魏公公,現在京城的有二十萬戶,人口在一百一十七萬上下,我看過戶部在萬曆初期統計的南京人口卷宗,城中有近二十三萬戶,人口在一百三十萬上下,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長,這些年南京的人口至少能突破一百五十萬人;
如此多的人口,對應的商號,商行,牙行數不勝數,國稅局下麵的任務相當之重啊。”
一路都保持沉默的魏忠賢聽了李信的話,難得張口說道:“咱家不關心南京有多少人,咱家隻知道,皇爺一道旨意能調來數十萬大軍。”
李信看著說話的魏忠賢有些震驚,心中暗道,這老太監看著悶,沒想到張口後殺氣這麼重。
臨近傍晚。
南京城中不但沒有冷清,相反更加熱鬨和繁華。
議政苑,這裡是南京六部的集中辦公地,緊鄰南京的皇宮舊址。
在洪武朝時,南京六部辦公都是分散開來的,在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六部的六位尚書時常需要商議許多事,為了方便,就在皇宮東側設立議政苑集中辦公。
而南京的官員迎接京城來人時,一般都會在這個地方。
隨著錦衣衛的通報後。
南京六部外加督察院等數個衙門,數百位官員在議政苑前的廣場上站成三排安靜的等候著。
不多時,溫體仁一行人緩緩出現。
而盧建興率領的一千兩百餘錦衣衛已經全部由便裝換成正式的飛魚服。
“諸位大人,吾乃北鎮撫司皇宮千戶指揮使,盧建興。”
“奉皇帝之命護衛溫體仁、李岩、魏忠賢三位大人前來南京,下麵請魏忠賢宣讀聖旨。”
盧建興高聲說完官話後,後退一側,魏忠賢目光掃過前方的數百人,緩緩出列,站在隊伍的前方。
他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在天啟年間得權後,曾下功夫學習過,日常宣讀一些文件是沒問題的,而且在原本的曆史中,魏忠賢也擔任過宣讀聖旨的職責。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天景命,君臨天下,當此多事之秋,社稷安危,係於用人。
今特擢李岩為軍務總督·····不負朕望。
溫體仁,才學兼備,清正廉明,著任南直隸巡撫····
魏忠賢,雖前有過,然今國家財用匱乏,特命其為新商稅推行官····以富國庫。
欽此!”
當魏忠賢念完後,盧建興接過聖旨,來到南京一眾官員麵前展示一遍,以示真假。
不等一眾官員反應過來,溫體仁接著又取出一份聖旨。
內容就是說錢謙益和張風險二人誣陷大臣,觸怒皇帝被判斬首大罪。
“錦衣衛!驗明正身!”溫體仁低喝一聲。
盧建興一揮手,身後幾名錦衣衛押出兩個頭戴黑布,身穿囚衣的人。
“犯官錢謙益!驗明正身,準確無誤!”
“犯官張鳳翔!驗明正身,準確無誤!”
“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