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勿傷龍體,臣等惶恐!”
奉天殿中站著的十三個戚家軍老將,在看到皇帝的做法後,每個人都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他們驚呼一聲,趕忙跪地。
這個時期的漢人上下整體處於的儒家思想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尋常百姓擅自把頭發剪除都會被認為是有違孝道。
在大明律中的髡刑,就是剃光犯人的頭發,它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懲罰,更是一種帶有侮辱性的刑罰。
因為頭發被剃掉,意味著受刑者在孝道觀念上有了“瑕疵”,會受到社會的歧視。
而現在堂堂大明皇帝高站龍台之上,為彌補爺爺犯下的過錯,削去自己頭頂的一縷頭發,整個人披頭散發的站在龍台上。
這一幕給所有人帶來的巨大視覺衝擊,兩側朝臣都把雙眼瞪的溜圓。
誰都沒想到皇帝會用這一手來挽回南兵的忠心!
而朱由檢在聽到十三位老將改變的自稱後,心中鬆了一口氣。
他們十三人曾為戚家軍將領,雖然戚家軍解散多年,但並沒有被削去官籍,本質上來說,他們麵見皇帝是要自稱臣或末將。
而十三人統一口吻自稱草民,足見他們對朝廷和皇帝的失望到了何種地步。
“諸位將軍,朕決定以戚家軍後人和振武營後人為基礎,重新組建一支振武軍,不知你們可願意助朕?”
王如龍眼中含著熱淚開口道:“陛下,古有廉頗之老,尚能食米三碗,今有戚家軍老兵依舊可提刀上馬!”
“哈哈哈,諸位老將軍免禮,你們如今皆已是耄耋之年,朕不需你們上戰場,朕要你們出山訓練士卒!”
朱由檢大笑一聲說完後,目光看向下方的周遇吉。
“周遇吉,朕命你為總兵官,統帥振武軍,賜大纛,定軍號大明第十二軍團;”
召戚繼光四子:戚祚國、戚安國、戚報國、戚興國和振武營後人劉崗,魯念武,駱泉,孫力學入軍,定製兵員五萬,駐區南京城;
王如龍,陳大成等十三位老將軍請為練兵官,另外,當年戚家軍或振武營的後人中,若有對兵事擅長之人,優先招募軍中。”
朱由檢快速說完後,目光看向李若璉:“傳旨王承恩,撥內帑銀三百萬作為第一批振武軍餉銀!”
“臣等叩謝陛下,吾等定不負皇恩!”
十三位老將軍彎腰重重的叩頭謝恩後,才緩緩起身。
此時的他們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淚痕,三十多年了,他們終於等到戚家軍被洗刷冤屈的這天。
當周遇吉帶著十三位老將軍離去後,朱由檢坐在龍椅上,接過曹化淳手中的玉簪,隨手把散亂的頭發紮起來。
他作為後世來人,對頭發的認知並不怎麼在意,相反,這一頭長發讓他覺得有些麻煩,還不如後世中直接修剪成短發來的舒服,隻不過礙於這個時期的思想,隻能作罷。
“諸位愛卿,不必驚訝,當年朕之皇爺爺所犯之錯,朕作為後輩,理應替他老人家受過。”
朱由檢說著從懷中摸出在滁州時汪宏亮上交的藏寶圖。
“諸位愛卿,朕在滁州時,汪家汪宏亮為抵罪,曾給朕上獻兩份藏寶圖,其中一份朕已經尋到寶藏,還剩下一份始終為參透其中玄機,今日諸位都看看,參透藏寶圖者有賞。”
曹化淳接過藏寶圖,命人搬來桌案放下。
隨後,朱由檢又詳細說了此圖的來曆和背後的淵源。
“劉大夏?”率先開口的是禮部尚書範景文。
朱由檢抬眼看去,範景文皺眉做沉思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