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
京城,文淵閣。
正在處理政務的朱由檢抬頭看到袁可立滿臉喜色的走來。
“陛下,草原捷報!”
“稚繩傳回軍報,趙率教部,和盧象升部橫掃草原;
趙率教部活抓內喀爾喀五部首領,大敗喀喇沁部;
盧象升和張之極二人陣斬莫奈部首領袞楚克,活捉敖漢部首領索諾木杜陵。”
朱由檢聞言後,臉上帶著笑意接過王承恩呈上來的奏折。
“好!不錯!都說蒙古騎兵的戰力強悍,現在看來,那些韃子也都是肉長的,在火器麵前也的死!”
“陛下,趙率教部目前已經正在返回集寧的路上,盧象升和張之極二人已經返回薊鎮休整,老臣以為,兩部兵出草原,辛苦作戰,是否召回京城休整,順便也能把將士們的軍功及時結清。”
朱由檢聽到袁可立的話,點頭道:“可以,命孫承宗帶趙率教、盧象升、張之極等出戰草原的大軍回京受賞。
集寧城另派大臣前去治理。”
“老臣遵旨。”袁可立行禮領命後,並沒有離去,再次從懷中摸出一份折子。
“陛下,東江毛文龍呈送軍情,事關朝鮮,老臣不敢擅自做主,請陛下聖裁。”
朱由檢聽到朝鮮二字後,原本臉上的喜意緩緩平息,眉頭微皺。
“說說吧,朝鮮情況如何了。”
“陛下,賊酋命代善領八旗兵三萬、阿敏領漢八旗兵五萬,共計八萬人猛攻朝鮮,目前已經攻占平安道、鹹境道兩省,二人率軍在黃海道穀山會師,截止毛文龍發信日起,建奴大軍正在進攻黃海道;
朝鮮國主李倧派來求救的官員已達二十八人,按照陛下的意思全被鴻臚寺按住。
建奴大軍兵鋒強盛,皮島軍力孱弱,無法直接入朝於建奴大軍作戰。
毛文龍前後派出八千人滲透到平安道和黃海道兩省,對建奴大軍後方進行襲擾。”
朱由檢聽完袁可立的彙報,點頭道:“告訴毛文龍,朕不要他東江鎮全軍出動去打建奴,但是一定要全力襲擾建奴的後方,即便建奴鯨吞朝鮮,朕也要建奴不得安寧!”
袁可立聽著皇帝的話,臉上帶著些許糾結,猶豫片刻後還是說出自己的想法:“陛下,我朝在京有大軍數十萬,為何不派兵助朝鮮抵抗建奴呢?
若是坐等建奴吞下朝鮮,建奴做大,豈不是對我朝不利?”
朱由檢聽著袁可立的話,斟酌片刻後緩緩開口道:“袁愛卿,朝鮮之事朕有深慮;
第一,遼東女真加起來不過二十多萬人,他們以武力壓製遼東幾十萬漢民已是極限,現在鯨吞朝鮮,不一定是好事。
第二,朝鮮看起來是塊肥肉,實際上,朝鮮國內山多地少,可耕種的土地有限,國中民眾數量眾多,建奴即便吃下朝鮮,每個十幾二十年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統治,毛文龍部可在朝鮮進行一場長期的敵後襲擾戰場,可以持續拖著建奴的精力,為我國分擔壓力。
第三,袁愛卿莫忘了,朕說過,未來數年間,我朝北境受製於氣候問題,乾旱程度日益加劇,薊鎮一戰,投入幾十萬大軍,消耗的人力物力無數,這已經接近我朝經濟、民生的極限,東林黨叛亂後,江南之地元氣大傷,還需要時間恢複。
朕結合這些問題考慮後,朝鮮問題不能急,攘外必先安內,我大明的百姓這些年生活已經夠苦了,若是再起大規模的兵事,受苦的還是我大明的泱泱百姓。”
袁可立聽完皇帝的話後,滿臉思索的點點頭:“陛下一心為民所慮,老臣佩服,但朝鮮曆來是我藩屬國,我們對其不管不問,這會不會有失宗主國的身份?”
朱由檢仰頭笑道:“哈哈哈,袁愛卿,這個問題朕用道家一句話回答:死道友,不死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