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刻鐘後,被削去一隻耳朵的烏拉海捂著纏滿紗布的頭渾身顫抖的再度回到皇極殿中。
其餘一眾南洋諸國看到烏拉海,大氣都不敢出。
從天啟至今,他們已經將近十年沒有入京朝貢,早就忘記大明朝的利劍有多鋒利。
現在烏拉海的慘狀讓這些使臣,重新恢複對大明的許多敬畏。
“行了,諸位外使,朝貢禮節到此為止,賞賜的物品會在你們回國時一同帶走,現在德勝門外,我大明的一部分軍隊正在舉行演武,既然來了,朕想請你們一同觀看。”
朱由檢說完後,臉帶笑意,背手走下玉階。
一眾君臣在錦衣衛的護送下開始朝著德勝門城牆走去。
德勝門外。
趙率教麾下第九軍團的兩萬人和盧象升麾下第十六軍團的兩萬人已經列陣完畢。
在最前方的是大明朝的日月軍旗,其次是兩部軍隊的大纛迎風而動。
最後麵的則是各營的軍旗飄揚在半空。
等城牆上的朱由檢君臣和一眾外國使臣就位後,下方的孫承宗下達對練演武的命令。
這個時期的大明,兩支軍隊對練演武,並不是後世那種火器輪番出場的大場麵。
為避免傷亡,兩軍對練的項目一般分為三個:兵陣,進攻和防守,指揮和協同。
咚咚咚···
隨著戰鼓敲響。
趙率教和盧象升二人分為兩部,各自以三千騎兵為隊,開始進行騎兵戰術,戰法展示。
投入作戰的共計六千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這六千人爆發出的巨大氣勢瞬間驚住在場的所有人。
“我的天!大明的騎兵軍隊,不比我國的精銳騎兵差!”東籲王朝的使臣看到這一幕滿心驚懼。
這個時期東籲王朝統治的緬甸和天竺接壤,兩國在邊境地區常年有摩擦,雙方每年都會有超過萬人以上規模的騎兵在邊境地區廝殺對陣。
“孟駁,你這牛皮吹的有些大了,你們緬甸的騎兵若是有明軍的實力,還能在西北邊境被天竺壓著打?”
暹羅使臣梯可都在一旁出言譏諷。
他們兩國是鄰居,雖然明麵上兩國還算過得去,但是私下裡雙方邊境地區也會常出現軍隊摩擦。
暹羅對緬甸的軍隊實力還是有很深的了解。
“梯可都,你若是不服氣,回去以後可以戰場上碰一碰,少在這說風涼話!”
“孟王爺,快看!明軍開始演武的步卒使用的火器和以往完全不同!”
孟駁身後的一個侍衛,瞪大的雙眼指向城下。
此時的演武場已經從騎兵對陣,轉變為步兵對壘。
趙率教和盧象升分彆組織五千步卒,他們用火器進行對練,不過不是互射,而是在雙方軍陣前,有著三排木頭製成的人偶。
雙方變陣和進攻全部對木人偶進行射擊。
城牆上的所有外國使臣全部伸著脖子死死的盯著明軍。
不過他們不是看那些將士,而是他們手中的武器!
“劉大人,外臣想請問,大明天軍使用的火器是什麼火器?為何不需火繩發射?”
暹羅使臣梯可都湊到鴻臚寺卿劉保正跟前小聲詢問。
“梯可都王子,本官是文官,對軍中的武器認識不夠,您若是感興趣,可等演武結束後,湊請袁閣老,若是他老人家同意,您才能得知火器的一些信息和資料。”
梯可都聽完劉保正的話,心思頓時活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