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消息的李倧直接被氣的昏死過去。
第二日一早。
國王臨時行宮中。
李倧叫來了主戰派的一應大臣。
“諸公,金人烹殺睿兒,欲在忠州重燃戰火,各位可有良策?”
原本滿心絕望的金尚憲此時張口道:“大王,臣一向認為金人狼子野心不足與謀,臣願前往忠州督戰!若忠州有失,臣絕不獨活!”
李倧看著金尚憲,眼中閃過一絲失望。
“王上,臣以為可一麵假意和金人議和,一麵在派人出使大明求援。”
“大王,忠州一線有我朝數十萬將士,即便不能擊敗金人,據城防守足夠了,隻要大王勵精圖治使國力恢複些,可招募忠勇之士北上收複失地!”
李倧聽著主戰派一如既往的廢話,原本燃起的戰心再次冷卻下來。
作為朝鮮國主,並不是他不想和建奴打,而是國中主戰派的這些人壓根沒幾個有用的,他們隻會動嘴!
李時白看李倧神情變換後,邁步出列。
“大王,臣有一策,有些過激,就是不知道王上敢用否?”
李倧聞言後,點頭道:“李公速說,孤恭聽!”
李時白眸子中閃過哦一道精芒,沉吟道:“大王,我朝派出幾十個使者出使大明,然大明卻沒有絲毫反應,此非大明之過,乃我朝之錯。
從王上還朝以來,金人在遼東崛起,和大明對峙多年,大明數次要我朝出兵合擊金人,我朝上下為保自身之利要麼敷衍了事,要麼無動於衷,此為第一過。
去年,金人首領黃台吉派人來要火器鑄造技術,大明派使者交代過,不能給,但我朝明裡暗裡還是將火器技術給了金人,此為第二過。
天啟七年末,大明新皇嗣位,我朝忙於整治內部問題和金國邊境問題,未及時向大明新皇朝賀,此為第三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次三過在先,我朝作為藩國,今得此外禍,大明豈會出手援助我朝?”
李倧聽完後,看著李時白的目光變了。
他沒想到平日裡在朝堂上少說多做的吏曹判書竟然有如此眼界。
“李公,事已至此,可有良策教孤?”
李倧語氣平和的詢問。
李時白麵色不變,心中已然泛起笑意。
“王上,臣建議我們可分三步走:第一,斬殺朝中所有親近金人者,讓大明看到我朝身為藩國悔過之心!
第二,積極整軍備戰,在忠州一線和金人對峙,絕不投降!
第三,派出使者再次去往大明求援!
若想第三步達成,必先完成前兩步方可,否則此策無效。”
李倧聽著李時白的話,瞬間陷入沉思。
後者說的計策,單說第一步,他就陷入糾結。
朝鮮朝堂上主和派大半官員都是親近金人者,若是動刀,起碼會殺十幾個官員,這對朝廷來說,是個傷筋動骨的一步!
同時李倧本人從嗣位後,懲治官員的手段,輕則杖責二十,重則罷官不用,他極少打殺官員大臣。
朝鮮受大明的影響實在太深了,而且國主和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深入朝鮮上下,曆代國主少有對官員大臣打殺的主。
“報!大王,左線戰報!代善聚兵八千繞過天安城,直奔洪州!”
“報!大王,右線軍報!阿敏領兵五千繞過奉化,劫掠寧海,安東一帶!”
“報!大王,中線軍報!金兵火器部隊,再次炮擊忠州城!”
接連傳來的三道軍報像是三把利劍直刺李倧弱小的心臟。
“大王!亡國之禍儘在眼前!您還在猶豫什麼?不依靠於大明,我朝鮮如何在金人手中存國?”
李時白見狀丟出一句話,直擊李倧的內心。
喜歡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請大家收藏:()阻礙大明中興,國丈也砍,朕說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