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卿,孫將軍為國所謀,多考慮些總是沒錯的。”
朱由檢看到袁可立訓斥孫國楨,開口安慰,隨後話鋒一轉:“從客觀條件分析,我們暫時無法得知夷人的真實目的,不過朕的意思是,既然夷人已經出招,就必須還擊!
不然大明在南洋的威信會蕩然無存,還有南洋眾多的小國,他們都是牆頭草,大明和夷人那方在南洋有主導權,他們就會倒向那方。”
“對了,陛下,臣還有一事彙報。”孫國楨再次接話。
“講。”
“陛下,根據臣得到的消息,舊港被夷人攻破,采取的是裡應外合的戰術,雖然臣沒有實際證據,但南洋有著一則流言,說在舊港協助夷人聯軍破城的內應是緬甸在舊港做生意的商隊;
臣的想法是,舊港之戰的背後,會不會有緬甸參與?”
“緬甸?”朱由檢說著,皺眉看向孫承宗。
後者解釋道:“陛下,緬甸國內現在處於東籲王朝統治之下,國主是他隆王;
他隆上位後,削弱地方封主勢力,強化王權;遷都至阿瓦今曼德勒附近)加強對北方的控製,此人熟知我中原治國之法,對內進行農業和經濟改革,緬甸的國力在逐步強盛,但他隆的改革觸動了緬甸眾多貴族的利益;
還有緬甸國內的緬族,撣族,孟族的矛盾並未徹底解決,邊疆土司名義臣服但自治權依舊很強大;
去年時他隆為轉移國內矛盾,調集軍隊進攻暹羅,雙方在邊境地區共計投入二十多萬軍力進行數次大戰,後南掌瀾滄王國)突然出兵進攻暹羅,暹羅王巴塞通秘密派人聯絡柬埔寨,兩國達成軍事合作後,柬埔寨出兵襲擾南掌南部邊境,逼南掌大軍退回國內。
根據朝廷掌握的情況來看,東籲王朝一直都和葡萄牙人關係很好,在他隆的親軍中還有一支上千葡萄牙軍人帶領的火炮營,由此來看,東籲王朝暗中協助夷人是可能的。”
朱由檢聽完孫承宗的解釋,腦袋一陣發脹。
在這個時期,大明朝國力衰弱,周圍的這些小國雖然還保持著朝貢的製度,但對大明的畏懼感已經降到最低。
“田荊,暗衛可有對東籲王朝有查探到什麼消息嗎?”
後者聽到皇帝聞訊,在自己隨身的冊子中快速翻動後道:“陛下,根據南洋通行司的彙報,他隆曾在三個月前派出王室三支商隊出海采購銅,鐵,錫等物資,但這三支商隊出海後便沒了消息。”
“命人詳細查查這三支商隊的去向,如果確定這三支商隊是協助夷人進攻舊港的人,暗衛和錦衣衛配合,給朕收拾緬甸!”
“陛下,緬甸現在是我朝的第二等貿易國,是否停止其軍火采購線?”
朱由檢聽到李國普的提醒後,思索後道:“嗯,可以,以南洋戰事為由,暫緩緬甸的軍火供應,另外,提高對暹羅,柬埔寨的軍火銷售數量,允許暹羅購買福船戰艦,命雲南巡撫吳兆元發文,警告南掌王,如果再敢支持緬甸進攻暹羅,明軍會給予懲戒!
命雲南守兵總兵官鄧懋官,抽調省內守兵一萬在南掌邊境線進行軍隊操練。”
“陛下,如此一來,緬甸可能會全麵倒向夷人。”袁可立看著皇帝,語氣中滿是憂慮。
“嗯,有這個可能,但朕決意在南洋發起一場對夷人的大戰!”
朱由檢說著,轉身看向寰宇圖。
“命在台灣駐守的黃炳卿南下呂宋與一,二,四艦隊合兵,等陸戰營和補充的新式戰艦到位後,由孫將軍統率四支海軍展開對夷人的打擊。
另外,命黃得功在第三軍團中抽調水性好的將士,單獨組建一支精銳隊伍,負責對亞齊,柔佛等參與舊港大戰的南洋五國進行斬首行動!”
“陛下,黃總兵的第五艦隊也調入南洋,那我沿海數省海域大開,海防空虛···這···”孫國楨聽到皇帝準備調第五海軍南下,趕忙出言。
“士素不必擔心,兵部已經建立三支近海警備部隊,專門負責沿海諸省海防,即便有海寇趁機鬨事,也足夠應對。”
孫承宗捋著胡須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