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遼東布政使王之臣彈劾遼東巡撫畢自肅的消息像是長了翅膀般快速在遼東快散開。
許多人暗自議論,布政使王之臣,極有可能是不甘心自己的權力被二人奪走為之。
錦州城南。
在靠近城牆的一處街道上,有著一座質樸的莊園,大門上書遼東清吏司。
“寧遠各營的賬冊放在右側,錦州各營賬冊放在中間,廣寧各營賬冊放在左側,義縣的放在後側,所有賬冊沒有老夫允許,誰都不許靠近!”
孫承宗站在大堂內招呼著一眾禁軍士卒,在錦衣衛的監督下,正在把一箱箱賬冊妥善存放。
“李中官,遼東軍賬冊已經全部調來,這清查之事,老夫就交給你了。”
李鳳翔聽到孫承宗的話,開口道:“孫閣老放心,咱家已經臨時抽調禁軍中各司軍務審計人員三百人,遼東軍的賬冊最多一日便可清查完畢。”
“好!老夫在後堂等候消息。”
孫承宗捋著胡須說著,邁步離去。
不多時。
一隊隊身著軍監局青色軍裝的官員快速出現。
他們二十人一組,在清吏司大院內就地開展清查。
···
一日後。
孫承宗和李鳳翔二人出現在朱由檢麵前。
“賬冊清點情況如何?”
孫承宗聽到皇帝的詢問,開口道:“陛下,遼東傳統三賬沒有絲毫問題,去年一整年,臣親在兵部親自簽發遼東軍餉三百二十三萬八千六百一十一兩,戶部在受到票擬後,將銀幣分為六批運送至寧遠銀行;
但臣通過對比寧遠銀行軍餉分發票據後發現,兵額不但有問題,而且存在人名造假和重複名字多地得餉,還有軍械方麵,兵部收到百科學院新鑄造前裝燧發槍三千把,調入遼東一千把,全部裝備西平諸堡;
年尾時,義州受到小股韃子兵襲擾,總兵朱梅向遼東武庫司申請八門滅虜炮和五十把前裝燧發槍,武庫司以庫存不足為由拒絕,畢自肅得知後,親自簽發賬冊,武庫司遂按需調撥,但西平諸堡並未有將領上報燧發槍被調走。
還有在遼西大戰時,負責鎮守鬆山堡的吳三桂部說受到小股建奴靠近城池,為保錦州防線安穩,以火炮驅敵,消耗火藥三千斤,開花彈四百二十一枚;
但在兵部得到的遼西大戰檔案中,並沒有這方麵的戰事信息。”
孫承宗的話落下後後,李鳳翔接話道:“皇爺,奴婢從入遼東禁軍各部中臨時抽調軍務審計司人手,所有賬冊核對均在錦衣衛的監督下完成。”
朱由檢聽著二人的話,皺眉道:“這麼看來,王之臣的彈劾並非空穴來風。”
在思索片刻後他繼續道:“接著在查查,看王之臣所說的其他彈劾罪證是否屬實。”
“是,老臣遵旨。”
···
第二天剛入夜。
正在和遼東地方將領,禁軍將領討論即將開始的大戰時。
孫承宗和李鳳翔再次出現。
“皇爺,王之臣所言均已查實,這是賬冊。”
朱由檢起身站起,在眾人麵前接過賬冊後,隨手翻看起來。
片刻後。
剛看了沒幾頁的皇帝,臉色從舒緩逐漸變為冷冽。
“李若漣!加急入京將賬冊中所有涉事人員全部抓捕,帶回遼東!”
內堂中聽到皇帝話的許多將領瞬間緊張起來。
而朱由檢也沒了議兵的心思,在正堂內踱步思索起來。
遼東軍鎮的建立可以追溯至洪武朝,但真正可以稱為軍鎮,應當從萬曆二十年李成梁掌控開始算起,至今已經有四十餘年。
一個經過四十多年發展的軍事地區,內部有些亂七八糟的問題是肯定的。
自己嗣位後,為保遼東安穩,從元年至今,七年時間,砸下的錢糧物資,很難估算出具體的數字。
然而自己手中的這本賬冊,直接把去年遼東軍的所有開支細則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時間轉眼來到十日後。
隨著一隊風馳電掣的錦衣衛緹騎回來。
朱由檢一道口諭召集遼東文武和禁軍等在總兵衙門前的廣場上集合。
“諸位!想必你們都很疑惑朕召集你們來此的原因,朕告訴你們!遼東軍作為九大邊軍的重心,朕曾對此寄予厚望,從朕嗣位至今,七年時間在遼東砸下的錢糧物資無法估算。
但令朕心痛的是,遼東軍讓朕感到失望!”
朱由檢站在點將台上,大聲說著,聲音擴散開來。
站在左側的遼東文物小聲的議論起來。
“陛下,畢大人崇禎二年調入遼東,所作所為公正,從未有過貪私之舉,若是王布政使彈劾得證,臣請陛下饒恕其過。”
袁崇煥作為遼東軍政一把手,第一個出來回話。
他心中極為忐忑,完全想不到平日裡公正嚴明得畢自肅竟然會貪私!
朱由檢聽到袁崇煥跳出來回話,冷冽的目光瞥向後者,沒有說話。
方正化上前一步大聲道:“經孫閣老,溫閣老,軍監局監正李鳳翔審查後,遼東巡撫畢自肅沒有任何貪私行為;
陛下旨意:王之臣誣告上官有罪,罪加二等,按大明律,當罷官,杖一百,流放三千裡!
然!因王之臣誣告上官,促使朝廷清查遼東賬冊,意外發現遼東軍內部巨大隱患,間接立功!
鑒於此功巨大,皇上特批功過相抵,不罰不賞!”
方正化的聲音響徹廣場後,在原地站著的遼東軍將領開始緊張起來。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在遼東總督袁崇煥身上。
而剛開口替畢自肅求情的袁崇煥此時極為局促,想開口說話,卻不知說什麼,想退回隊列,卻被皇帝目光盯著。
“陛···陛下,遼東軍出現問題,乃臣之罪責,請陛下將罪。”
最終,袁崇煥還是硬著頭皮,迎著皇帝冷冽的目光開口。
朱由檢看到後者領罪的態度,開口道:“袁將軍,朕給你一個機會,先不急著領罪,聽完遼東軍的問題後,你在考慮是否要領罪。”
隨後,他擺手示意李鳳翔。
後者拿著賬冊站在點將台邊緣。
運足身體中的內勁,大聲念道。
“經查,遼東軍內部有以下問題!
第一:三賬不符!
戶部去年簽發餉銀三百餘萬,可養軍十五萬;
兵部名冊軍籍僅十萬零八百三十四人,大明銀行,寧遠分行去年足額支付餉銀;
兵額虛報近五萬人!
第二,軍田陰陽田冊!
天啟朝時,孫閣老總督遼東,複屯田一萬六千八百頃,兵部有田冊檔案一萬四千三百頃,
陛下宣布廢除衛所後,憂遼東將士饑寒,特批廢製不廢田,所有屯田轉為軍田,供養軍中。
經查遼東各地田地賬冊,屯田賬產量遠高於實耕賬,差額極其巨大!
第三,軍械重複申領!
去年朝廷共調撥前裝燧發槍八千三百支,崇禎炮六十四門,三零二型火炮十三門,三零六型火炮五門;
除火炮賬麵數量和庫存準確外,前裝燧發槍數量和庫存差彆巨大!
第四,兵員人名造假!
遼東軍黃冊中,標營士兵李四出身雲南,在祖氏將門麾下各部中有四百零五人,前鋒營劉五連續一年,在寧遠,廣寧兩地駐防同時領取餉銀;
第五,謊報敵情!
在遼西之戰中,將門吳襄之子,吳三桂率部駐防鬆山堡,謊稱有建奴數股騎兵在城外遊離,開炮驅敵,消耗火藥三千斤,開花彈四百二十一枚,然對比兵部遼西諸軍作戰記錄,並無此作戰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