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七月初。
武英殿。
內閣幾位閣臣帶著六部主官在三排大長桌前急匆匆的忙碌著。
在周圍同時還有上百個機靈的小太監伺候著。
“陛下,今年全國旱災情況已經統計出來!”
專職負責全國旱災統計的黃立極滿頭大汗,拿著剛彙總的賬冊來到朱由檢跟前。
“情況如何?”
正在堆成小山的文檔中快速書寫什麼的朱由檢緩緩起身。
“陛下,今年情況要比去年好些,不過糧食缺口依然居高不下;
根據核算,北境主要災區,陝西,河南,山東,山西,北直隸的缺口達八百七十九萬石,在南京坐鎮的孫閣老已經籌集第一批漕糧,一百五十萬石由漕運衙門運往京城。”
朱由檢聽著黃立極的彙報,搖頭道:“不夠!給孫承宗去信,北境糧食缺口大,加大籌糧力度!”
“皇爺!皇爺!來了!南洋的糧食來了!”
在武英殿外站崗的塗文輔一張臉笑成菊花狀,帶著幾個淨軍士卒小跑著出現。
“皇爺,溫大人再暹羅征集精米兩百萬石,從天津港已經抵京!畢大人正親自帶人前去簽收卸糧!”
聽到這則消息的朱由檢臉上泛起笑意。
“好!溫體仁總算是乾了件讓朕痛快的事!”
“陛下,這批糧食可分出一百萬石直入河南,前些日子,真臘回來的一百三十萬石糧抵達陝西後,張慎言和楊嗣昌二人彙報,全省配合土豆,番薯,玉米等各類粗糧食用,目前尚能支撐。”
袁可立上前說著,一手抱著厚厚的賬冊,一手捏著一支筆,一邊說著,一邊麻利的在冊子上記錄著。
“好!暹羅之糧入京糧庫一半,剩下一半就地運往河南,告訴候洵,河南災民眾多,賑災糧抵達後,一定要嚴格控製統算每日消耗,必須給朕精確到斤級單位!所有糧草消耗五日一報!不得有誤!”
“是!”
隨著朱由檢的指令下達,前方的官員用極高的效率行動起來。
六部尚書相互配合,發出對應的公文指令。
整個大明帝國的中樞用從未有過的效率運轉著。
“稟陛下,隨溫大人前去南洋的錦衣衛百戶李虎求見。”
“讓他進來。”
朱由檢聽到李若漣的彙報,抬頭說著。
“卑職見過吾皇。”
風塵仆仆的李虎大步走來。
“南洋情況如何?”
“陛下,溫大人要卑職回京,要彙報三件事,需要陛下支持。”
“嗯,說來聽聽。”
朱由檢彎腰坐在龍台玉階上。
“陛下,溫大人說,暹羅國大人口密集,雖然被我軍武力收複,但民間散布的佛寺極多,為避免暹羅地方佛兵造反,請求陛下禁止國內和南洋各國對暹羅民間出售各種軍火;
其次,暹羅國內的佛教乃小乘南傳佛教,修“個人解脫”,僧眾隨意所欲,組織力差,溫大人說需調集我國大乘佛教入暹羅,改變暹羅佛教,以便我朝更好治理;
其次則是暹羅,真臘兩地底層百姓多愚昧,溫大人建議收買兩地地方豪強,培植親近我朝的勢力,將兩地青壯贖買至國內,組成一支勞工隊伍,用來投入西南數省建設鐵路,隻要能從陸地打通鐵路連接國內,以後糧草運輸,可由海陸雙線並行,同時也可用來快速投送我朝大軍。”
“好!好!好!”
朱由檢眸子中迸發出精芒。
連說三個好字。
心中感概,溫體仁這個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自己算是用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