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為什麼要寫這個?”小王同學聽到動靜,單手拿著筆記本,轉頭問道唐植桐。
“我覺得押運過程還存在問題,想總結、歸納,改善一下。”麵對小王同學,這是自己最親密的人,唐植桐沒有找任何借口,將實情說了出來。
“跟領導彙報過了嗎?”小王同學追問道。
“嗯,說過了,這不是快開學了嘛,我就想著儘快趕出來。咋了?有問題?”睡一張床上半年多了,唐植桐對小王同學了解透徹、知之甚深,若無問題,她不會這麼問。
“多少還是有點的。這規範手冊讀起來乾巴巴的,沒有人情味。我覺得,你前麵得有個序吧?寫明編製的必要性,有沒有組織的領導,是不是集體智慧……”小王同學沒藏私,嘚吧嘚吧的給唐植桐救過補闕。
唐植桐邊聽邊點頭,虛心采納,聽完後,問道:“是不是再留出點空間,讓大家討論、總結,然後完善進去?”
“最好是這樣,不光能體現集體,萬一有點缺漏,也不會全落在一個人身上。”小王同學點頭,認真回道。
“懂了,明天我就去找方科長,剩下的讓大家一塊討論,集思廣益。”唐植桐沒廢話,直接改了自己的計劃。
作為一個流水線出產的大學生,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享著資本的福報,一直向往著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但真正來了,卻實實在在發現很多想法與現下格格不入。
最了解時下的,不一定是普通百姓,但一定是時下能接觸到一定層次的人物,比如小王同學。
麵對小王同學的建議,唐植桐投桃報李,一番辛勤暴“打”必不可少,一時間武藝切磋熱火朝天,你來我往好不熱鬨,最後勢均力敵,鳴金收兵,握手言和。
第二天吃過早飯,小王同學帶著糧票和乾果出發,唐植桐放棄了繼續完善手冊的打算,將昨晚空出來的水桶灌滿,又將水缸給挑滿。
本來想休息一下,但聽到剛回家的張桂芳在叨叨,改變了主意。
張桂芳其實也沒說啥,無非是抱怨副食品店的菜品不好,又老又貴,還不讓多買。
往年還覺不出怎麼樣來,無論是供銷社還是市場,一年到頭都能有菜品供應,家裡的菜地都沒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今年上半年,家裡大多是在吃院子裡的產出,副食品店做補充。
立秋以來,院子裡的蔬菜被清空,副食品店供應又不足,差彆一下子就出來了。
“媽,趁現在還有菜下市,價格便宜,我出去一趟,看能搞到點啥,咱曬也好、醃也罷,存一點過冬。”唐植桐拍拍屁股,從台階上站起來,盤算著名正言順的給家裡搞點補給。
“倒也行,自己留神點。”張桂芳稍微一停,有前麵唐植桐往家裡拿的板油、豬肉的先例,這次也沒攔著。
“媽,您就放心吧,我心裡有數。”唐植桐沒反駁,給母親一個讓人放心的眼神,換了件上衣,推著自行車往外走。
這個時節能曬和醃的菜都有限,倒是有一個可以嘗試著去做,那就是番茄醬,這還是唐植桐看到張桂芳菜籃子裡的西紅柿想到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