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唐植桐任由兩個妹妹玩,跟小王同學道了謝,也得虧她想著,這年頭的少兒科普讀物太少太少了,像這本還是老版本的譯本,葉老參與編輯的第一版還要再等兩年才會出版。
唐植桐前世小時候也有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厚厚的一本彩繪版,作用非常大,有效地擴大了他的眼界、知識麵。
“一家人客氣什麼。那天聽你說這爐子能做燒餅,你會做嗎?”小王同學笑笑,問道。
“這個還真會,在工地做臨時工的時候跟人學過。”唐植桐自信的回道。
“好,那就交給你做了。什麼時候做?還真有點想吃了。”小王同學一聽丈夫會做,眼裡都是小星星。
“工序有點繁瑣,明天來不及了,等下個星期天吧。天冷了,我想辦法搞些羊骨頭,咱煮鍋羊湯喝。羊湯配燒餅,那滋味,絕了嘿!”既然要吃,就想著最佳搭檔改善一下夥食,唐植桐說著自己不禁吞咽了一口口水,把自己給說饞了。
“哥,羊湯什麼滋味,好吃嗎?比火鍋還好吃嗎?”鳳芝一聽有吃的,注意力立馬從書上轉移過來。
“羊湯是喝的,很好喝,不比火鍋差。”唐植桐摸摸鳳芝的小腦瓜,以前家庭條件不好,壓根就沒機會出去開葷,長這麼大沒喝過羊湯,可憐的。
“那我星期六就不吃飯了,昨天隻餓了一頓,沒吃夠。”鳳芝握起小拳頭,信誓旦旦的說道。
“星期天餓兩頓意思意思就行了,以後有的是機會吃。”唐植桐聽著都心酸,更加堅定了照顧好一家老小的決心。
儘管《十萬個為什麼》裡麵也有提到吃的,但與唐植桐現身說法畢竟不同,這個更有說服力。
鳳芝也不看書了,央求著唐植桐給講講美食。
看小王同學、鳳珍也很感興趣,唐植桐就撿著這年頭能做的一些菜式,一點點的說給幾個人聽,頗有點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的意思。
其他餅先不說,這個燒餅,唐植桐是真的會做,但不是在工地上學的。
唐植桐前世的爺爺會做燒餅,公私合營的時候加入了小鎮上的食品公司,大概也就在這個時候,由於糧食出現缺口,食品公司乾不下去,大多職工都被勸返了,唐植桐的爺爺就是其中一個。
由於子女眾多,地裡產出不多,老爺子沒有放下舊業,一直偷偷摸摸的乾,起風後沒少因為這事受批評。
改開的春風吹到他的家鄉後,才光明正大的重操舊業。
按老爺子的話說,這是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油條、燒餅傳給了想做的兒女,唐植桐小時候沒少在爐灶邊看怎麼做燒餅。
那時候,燒餅還不是罵人的話,雖然打燒餅賺的不多,但能供得上家裡的柴米油鹽。
再後來,打工的機會多了,乾一個月不光賺的比打燒餅賺得多,還沒那麼累,於是乎這門手藝就在唐家掛了起來。
唐植桐沒想到,來到這個年代,還有用得上的一天。
一番報菜名將小王同學和兩個妹妹饞的直咽口水,直到烤的地瓜熟了才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唐植桐烤了五個,鳳珍、鳳芝帶了張桂芳那份出門後,廂房終於安靜了下來。
兩個妹妹臨出門前,唐植桐特意囑咐鳳芝不能多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