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後,鳳芝長舒了一口氣,撫著肚子,心滿意足道:“吃飽真舒服。”
“喝口湯,在屋裡走走,彆積了食。”張桂芳拿過鳳芝的碗,盛上一碗餃子湯,囑咐道。
暴飲暴食確實容易傷胃,但眼下誰又能顧得上呢?
真正挨過餓的人知道這種滋味,一旦有了飯,恨不能全塞進肚子裡,哪怕撐死也在所不惜。
張桂芳給每個人都盛了一碗餃子湯。
湯呈現一種半透明的奶白色,這是裡麵溶解了餃子皮外麵麵粉的緣故。
中國曆來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具體起源於什麼時候,唐植桐說不清楚,但相信的這個說法的人不在少數。
唐植桐好歹有點知識,知道消化食物是靠著胃裡的胃酸,吃完飯再灌一碗湯下去,胃酸稀釋了,能有助於消化?
唐植桐覺得這種說法更像是勸人珍惜糧食,畢竟湯裡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糧食的。
雖然不怎麼認同,但唐植桐沒有攔著,衝著珍惜糧食這一點,就得喝。
有水餃墊底,戰鬥力明顯下降,一鍋水餃湯沒能喝完,但張桂芳也沒有倒掉,打算明兒摻點水繼續煮水餃,然後繼續喝湯……
唐植桐沒勸,現在天冷,放一宿也放不壞。
就眼下這環境來說,在糧食上斤斤計較不是壞事,不僅大家現在都這麼做,而且會將這一習慣延續下去。
唐植桐記得自己小時候,母親下麵條,每次放的水都是那麼正正好好,每人一碗麵、半碗湯,吃完鍋裡乾乾淨淨,一點都不剩。
哪怕上了年紀,這種習慣依舊不改。
唐植桐曾問過,母親的回答無非是小時候挨餓餓怕了,將這種習慣刻入骨子裡罷了。
吃完飯,喝完湯,唐植桐點上一顆煙,舒服的坐在爐子邊休息,一點插手洗碗的意思都沒有。
“媽,我把這些東西放洗澡間了,那邊冷,能放得住。”回廂房休息的時候,唐植桐捎帶手的將剩下的魚、餡兒都收拾好,放在盆裡,蓋上蓋簾。
“行,可得好好蓋著,彆讓耗子糟蹋了。”張桂芳對此沒意見,洗澡間氣溫低,能更好的保鮮,這個道理她明白。
“您放心吧,指定招不了老鼠。”唐植桐在小王同學的協助下,將盆放進洗澡間。
出來鎖門的時候,唐植桐直接隔空薅進空間裡,一點給老鼠糟蹋的機會都不留。
老鼠這玩意可是忒遭人恨了,逮啥咬啥,即便是不能吃的東西,也照啃不誤,人家權當磨牙的消遣。
雖然去年、今年四九城都組織了除四害的活動,但老鼠這東西忒特麼能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