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不厚,108頁,印刷數量卻足足有20萬冊,而且後麵還會增補、加印。
唐植桐看的津津有味,這是他的短板,以前沒有接觸過。
這本書雖然頁數不多,但內容很詳實,包括戰鬥準備、戰鬥動作、戰鬥勤務、夜間教育、行軍住宿、殲滅空降特務、射擊原理及及原子、化學武器防護等內容。
這要是放在非洲那地方,妥妥的寶典,就是放在國內也是增加武德的存在,有力的助長了起風後彰顯武德的氣焰。
一說到原子、化學武器防護,不少人都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沒那麼遠。
按照時間順序,最開始是小本子的731,也最讓人恨之入骨的,然後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時期,光頭和醜國都對我軍使用過化學武器,再後來嘛,據說是各種肺炎及埃博拉。
鑒於實際需要,所以解放前的時候,我黨就開始培養“化學兵”。
1950年11月成立軍屬的化學兵學校,地址在川蜀江津縣。
1956年1月1日,在四九城正式成立軍屬防化學部,注意,是“防”,預防的防。
想到這,唐植桐想起了一檔子後世解密的邁瑞卡檔案,他們在1956年的6月製定了一份名為《1959年原子彈研究要求》的文件,在長達800多頁的文檔中,對“三年後極有可能發生的核戰爭”進行了評估,並給出詳儘的作戰方案。
在這份文件裡,有數量高達1200個的核打擊目標,甚至詳細指明了投放核武器的具體地點,以便在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先發製人。
中國有117個城市被列為了目標,並被劃分了原爆點,共870個左右。
唐植桐覺得這兩個時間並不是巧合,因為我們在那邊有個姓金的前輩,讓人扼腕的是在80年代被叛徒出賣,用強大的意誌力靠一個黑色塑料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叛徒眼下還隻是個跟鳳芝差不多大的孩子,但家住史家胡同,家世顯赫,屬於名門望族,家族在全球內開枝散葉,非常的厲害。
建國之初,咱們頭上就一直籠罩著“核訛詐”的陰影,跟北邊關係好的時候,有老大哥護著,現在談崩了,就得有預防措施。
不僅僅是演練三防,地鐵也是此時被提上日程,第一批有四九城、滬縣、沈陽三座城市。
等到下班,唐植桐還是等馬薇先走,自己用簡易書簽做好標記,才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關掉電燈出門。
依舊是趁著夜色往家裡帶玉米,到家把玉米倒進缸裡,唐植桐拉著張桂芳來到門外,生怕談話被鳳芝聽到。
“媽,後天是文文生日,我尋思著,這是她嫁過來第一次過生日,要不咱這星期改善生活時間提前?”唐植桐斟酌著用語,把打算給小王同學過生日的事做了鋪墊。
之所以說斟酌,是因為時下普通百姓家極少有慶生的,唐家也不例外,最多生日當天吃碗臥荷包蛋的麵條,這檔子事就算過去了。
“行啊,那我明後天的去排隊買肉,多買幾張肉票的。”張桂芳沒有往歪了想,反而覺得給兒媳過生日是應該的,以兒媳的家庭條件來講,在娘家的時候肯定年年過,嫁過來了不能比以前差吧?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