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被夏染的電話從床上薅起來的劉局,一聽夏染說的話,差點氣炸了。
可惜,他們是不能跨地區辦案的。
劉局在電話的那頭沉默著思忖了一圈,把電話打給了離夏染所在地不遠的的一個駐軍部隊。
而那邊的負責人,劉局恰好也認識。
這個組織能在當地存在這麼多年沒被發現,要說沒有人給這些人撐腰,打死也沒人信。
所以,這事不能交給當地的公安機關來辦,唯一能指望的隻有部隊。
在這一點上,劉局和夏染的想法是一致的。
夏染就是信不過當地的執法人員才把電話打回自家單位的,誰知道他們之間有沒有相互勾結。
劉局那邊溝通好之後,就讓夏染找個地方先藏起來,等著交接證據。
劉局囑咐道“交接完證據,你以最快的速度離開當地吧。”
“好的,劉局。”劉局不說這個,夏染也會這麼做的。
一個是繼續留著太危險,她活著比掛了意義大。
二則是這事由部隊接管了,她留下來除了浪費時間也沒彆的用處。
三則是她訂貨運貨的事,經不起查,就不在人家的眼皮底下蹦躂了。
夏染的求救電話是半夜打的,早晨還不到8點的時候,交接證據的人就已經到了。
帶隊的是位姓陳的團長,由此可見他們對這事很重視。
互相確認過身份後,夏染就把證據“賬本”給交了出去。
順便把自己偷聽來的情況給陳團長說了一下,並把院長這幾人也交到了對方手裡。
就是院長這幾人目前的狀態都不太好,幾人都在昏迷中就不說了,關鍵還有人還發燒了。
不過,這不是夏染該操作了。
在大家奇怪的眼神下,夏染直接開溜了,接下來就看對方的了。
當然,一同給出去的還有2000塊錢,用來後續安置福利院裡現有的這些孩子們的。
交接完證據夏染沒多做停留,直接去車站買了張半小時後就發車的票,離開當地再說。
路過趙大力老家的時候,夏染下車停留了一下,詢了下價,吃了頓當地的美食就再次離開了。
當夏染到達茅台鎮的時候已經是兩天後了。
才知道傳說中的這塊地方,不止產這一種酒,而是酒廠眾多,茅台隻是其中一個。
茅台鎮依赤水河而建,這裡最早叫馬桑灣,因赤水河東岸長了好多馬桑樹而得名。
後又叫四方井,因當地原居民濮人曾砌了一口四方型的井水而得名。
到了宋代才叫茅台,之所以叫茅台是因為當地的老百姓在赤水河邊建了個高大寬闊的祭台,用來祭拜祖先和神靈的。
時間久了,這些祭台上長了不少茅草,被當地人稱為茅草台,簡稱茅台。
當然,這名字後來曾被改成“益商鎮”,簡稱“益鎮”。
這事呢,就不得不說到了清朝乾隆十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奏請開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的事上。
四川食鹽經赤水河道運入,至茅台起岸,稱“仁岸”,成為川鹽入黔四大口岸之一。
由於水陸暢通,八方商賈雲集,運鹽馬幫和舟楫絡繹不絕,市場繁榮。
成為“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家惟儲酒賣,船隻載鹽多”的繁華集鎮,是黔北物資的主要集散地,因此曾一度被稱為“益鎮”。
可見這塊地方在當時有多重要和人傑地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