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後的14年間,我國超過3500萬同胞傷亡,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半個華國遭到小日子鐵蹄的踐踏……
而這條南滿鐵路不僅記載了東北人民的血淚史,也見證了我中華民族的屈辱史。
中間我們爭奪了好多次都未果,直到抗日戰爭勝利,這條鐵路才回到咱們國家的手裡。
這是大的曆史背景。
……
咱再說說最早的西伯利亞大鐵路。
它的存在把沙餓的整個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還有遠東地區徹底給串聯了起來。
而隨著它的全麵通車,它給沙俄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好處。
在火車的轟鳴聲中,曾被稱為荒無人煙的、苦寒的、流放之地的西伯利亞,憑借鐵路運輸帶來的便利,快速的發展和成長了起來。
一躍成為沙餓的主要農牧業基地。
十月革命前後1917年),它的穀物產量甚至達到了全國的17。
為什麼專門提到這個,是因為它與大蘇後來的解體也有一定的關係。
這個咱在後麵具體說。
像它的工業方麵就更不用說了,像什麼采煤業、木材加工、冶金及各種礦產的開發方麵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當然它的好處還體現在跟小日子多次的較量中。
當時沙餓的軍事實力是遠強當時小日子的。
為啥一直沒占到太多便宜,就是遠東地區人煙稀少,自然環境惡劣,能過來的兵力就更少了。
更彆說軍隊補給了,壓根跟不上。
有了這條鐵路乾線的存在,它可以在短期內從歐洲那邊調集大量的軍隊到遠東前線,跟小日子對抗,爭地盤搶資源。
同時它對二戰的勝利19391945)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對付漢斯國和擊敗關東軍的時候,出力不少。
後來,它更是憑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迅速成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它算是大蘇1922——1991)的大動脈,誰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大蘇的命脈。
時間來到1966年9月,首趟12次“羅斯號”列車從當時的大蘇末斯科發車。
標誌著這列運行距離最長的直通客運列車正式投入營運,列車由末斯科鐵路局擔當營運。
這條鐵路它全長總共9288公裡。
西起末斯科,連跨8個時區,3個地區,14個州,2個共和國,90個城市,東至海參崴。全部在大蘇境內)
宛如一條鋼鐵巨龍橫臥在廣袤的大地上。
且兩個起始點每日都發車。
……
再回到芬河口岸上。
自打中東鐵路開通,芬河開阜通商。
連同沙餓、小日子在內的18個國家的使節和商賈齊聚這裡,不光帶來了他們的商品還帶來了他們的文化。
並以此地為支點,先後在哈市建立了屬於他們的領事館,都想在這塊地方找機遇,分一杯羹。
與此同時,芬河口岸也是共產國際地下交通站的主要樞紐中轉站。
以它為中心,形成了多條地下紅色交通線。
比如“滬市——哈市——芬河——海參崴”這條線,它是建立較早,持續時間最長,發揮作用重大的一條線。
它的存在為中共六大1928年)的順利召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實質上從1987年開始,就有人在芬河口岸開啟易貨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