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夏染照樣準備了好些東西去了貿易大集。
沒多久昨天口頭約定的那位男毛子就到了。
他開過來的是輛紅色的車子,長的很像紅旗車,看著約摸有個七成新的樣子。
搭載一個2.4的直缸四列汽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95馬力。
夏染付了對方5雙運動鞋,2件皮夾克,5件花襯衫,5件花褲衩子,加了一塑料壺5斤的白酒。
運動鞋的單價是13.2一雙,皮夾克的單價是32塊5一件豬皮),花襯衫和花褲衩子的單價3塊6,白酒幾毛錢一斤。
總價不超180,完美。
當然這隻是夏染的成本價。
當地其他倒爺的成本價可沒這麼低,他們的拿貨價差不多得乘以3甚至乘以4了。
毛子對今天換到的東西,也非常的滿意,臨離開的時候還在誇夏染是個好人。
她算是發現了,大蘇的人特彆愛給人發好人卡。
但有一點值得夏染學習的是人家特彆的愛誇人。
哪怕知道這可能是人家的習慣使然,但對於被誇的人來說還是非常高興和美妙的。
她該多學習學習,咱們國內就缺這個。
夏染拿到車鑰匙後就交給自己人去登記和繳稅上牌照了。
這車留著自用。
今天這100多號人幾乎全部在這個大集上。
算是夏染團隊的絕對主場了。
這輛車在大蘇剛上市的時候是7000盧布一輛,後來漲價到了9000盧布一輛。
中途出了個家庭緊湊版的車,最便宜,3500盧布一輛。
這價格也算不便宜了,當時大蘇的人均月工資也就100多盧布,隻有科學家和大學教授的工資超過了200多盧布。
一個普通家庭想買這麼一輛車,需要攢好多年的錢。
幸虧大蘇的教育和醫療這些是免費的,住房和食品方麵有補貼,不然還真買不起。
86年剛進入咱們國家的時候一輛隻要2萬7。
隨著人民幣的迅速貶值,到80年代末9那會價格直接飆到了10萬一輛。
現在的價格基本在7萬多到8萬人民幣的樣子,算是多少回落了一點。
當然這個價格還與大蘇的高出口稅和咱們國家的高進口稅有很大關係。
車之所以貴,大部分都貴在稅上。
比如當下咱們國家的汽車進口稅高達180220,這是什麼概念。
這還不算產品稅增值稅),幸好暫時沒有消費稅,要不然價格會更貴。
在芬河這些口岸易貨的,在政策方麵是有減免的,這也算是為了促進雙方貿易吧。
但人家的這個減免是有條件的,比如享受了稅收減免優惠,那麼這些東西就隻能在本省內出售。
不能出省,若出省成本價就得漲不少。
按道理說大蘇的重工業如此發展且產能過剩,哪怕就是出售這些產品,都不至於把自個弄成這個樣子。
經濟製裁,冷戰,還有性價比低售價高)的原因,它們產的這些東西在西方根本吃不開。
就咱們和北朝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比較稀罕,可價格定的過高,咱們的普通老百姓又買不起。
最早進口的都是用來做公務車的。
據說它們一輛車的成本價也就1000盧布或者1000多盧布,都不超2000盧布。
總之各種因素吧,導致它們的車輛絕對的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