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端坐在那,靜心於意識海,卻是不知,自己所在太虛靜地,已是稍然有所變遷幻化。
身下一塊巨大而光滑的石頭漸漸展露形象,而他仍就雙目緊閉,神情專注,自沉浸於對古老而神秘的《道德經》觀想與參詳之中。
此一時,他之身心意靈仿佛忘卻了周圍的一切,整個真身心境都融入到了經典所蘊含的深邃智慧境界裡。
就在這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隻見他所處的這片太虛靜地中的靈氣,突然間像是受到了某種強大力量的牽引一般,開始緩緩地流動起來。
起初這股靈氣的湧動,還是較為緩慢的,但隨著時光無聲無息的推移流傳,靈氣湧動速度越來越快,最終竟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靈氣旋風。
而這道靈氣旋風以石中為中心,不斷地盤旋著,呼嘯著,引發太虛靜地中所有靈氣向他旋轉集中。
那些個原本遊離四散的太虛靜地之靈氣,如同找到了最終歸屬一般,紛紛自行卷入靈氣旋渦其中。
一時之間,秒玄道音起,靈氣旋風聲響大作,靈氣流轉旋動加速,不時有大道玄奧靈意飛閃,整個場麵顯得玄奧壯觀又靈動震撼。
更為神奇的是,這些個被旋風引動而來的靈氣,全沒有就此消散或是四麵八方去亂竄。似乎生有意識和目標一樣,緊緊地圍繞著石中打轉,且逐漸在其周身凝聚出一層淡淡的靈光蛋殼。
這層靈光蛋殼,尤如一層層薄紗輕覆其身上,使得他整個人兒,看起來越發顯神聖莊嚴。
在那璀璨靈光的映照之下,石中的麵容更是清晰俊朗起來,仿佛被一層柔和的祥瑞光芒所籠罩。
他那原本就俊朗剛毅的麵龐,此一時刻卻顯得神聖非凡,眉宇之間更是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超凡脫俗超脫之氣,宛如大尊天王一般令人敬仰矚目。
就在這時,隻見其天目之處,忽然有絲光芒閃爍,緊接著便是顯化出了一條細長而閃耀的金絲目線出來。
這條金絲目線,如同活物一般蜿蜒遊動在他額頭正中,且散發出神秘而強大的玄靈氣息。
卻原是天道靈心慧通天目修有所成,這才顯現出一特殊表象來,這自然象征著,石中從此具備了超乎尋常天道修行者的洞察天地之力,以及感知寰宇星辰意誌的能力。
與此同時,太虛靜地空中,不知何時出現了幾朵七彩祥雲。
這些雲彩形態各異蔚為壯觀祥泰,或如青龍蜿蜒,或似鳳凰翱翔,或像麒麟踞伏,或如玄龜伏地,或若朱雀振翅,或有白虎肅穆莊嚴,或是騰蛇乘霧盤旋。
在這些七彩祥雲之間,隱約有霞光流轉,瑞氣騰騰靈動,與下方石中身周的靈光交相輝映,共同形成了一幅莊嚴肅穆的聖境畫麵。這明顯是他於《道德經》中觀想參詳,得了玄妙奧義所來之瑞景祥和天相。
《道德經》第六章有曰“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大體之意是“幽悠無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遠的母體。這個母體的門戶,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綿不絕,用之不儘。”
在時空長河那久遠時段的某一天,風和日麗,老子李聃悠然地與其一眾弟子閒庭信步,遊曆於一片寬闊無垠的玄穀奧地之中。
尹喜、傅生子、庚桑楚、南容珠、尹文、辛鈃、柏矩、列禦寇、崔瞿、士成綺以及莊周自在其中。
老子凝視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玄穀奧地,仿佛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攪動心弦,有意無意間,其無儘思緒就如潮水漲起一般,洶湧而來。他這走神明悟,入了冥冥之中。就這般過了許久,老子才終是緩緩地張眼,由那玄奧冥冥中出離。
他聲音沉穩而又充滿智慧得來之意,對其身邊一同遊曆的弟子們輕聲問道“汝等且看看眼前這穀地,在汝等眼眸之中,究竟是個什麼景象?”
聽聞到師父發問,同行弟子們皆是開始交頭接耳起來,他們紛紛踴躍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大弟子尹喜率先開口說道“師尊,吾大覺,此一片穀地,尤其像是一片廣闊無垠的天地一般,包容萬物,其中孕育出無數生命。”
緊接著另一名弟傅生子,也迫不及待地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師尊,依我所看啊!這一片穀地,更像是一座深邃神秘的寶庫,裡麵蘊藏著無窮無儘的寶藏以及秘密,等待著我們深入,去探索發現新境。”
其他弟子們也都各抒了己見,一時間各種奇思妙想此起彼伏。無不表達出各弟子此一時之心境意識。
麵對弟子們五花八門的回答,老子隻是微微一笑,輕輕地搖了搖頭,又輕輕的點了點頭,既表示否定也表示肯定。
見弟子們不解其意,他自語重心長地說道“汝等呐!隻憑心境去見識外物,豈非是獨目窺一點,不曾了然周全!其實這片穀地呀!在吾看來,宛如一個神聖無比的神廟。
然此神廟之中,並非是吾等平常所見識的那鬼神廟宇中種種供奉大尊,而是大自然自身所造就的一座神廟,更是道的化身之一所在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頓了頓,老子接著娓娓道“汝等且看,這座神廟非是曇花一現般短暫存在的,相反其將會持久地屹立於此處,曆經漫長歲月的洗禮而不衰敗。
而且,其也不會突然間銷聲匿跡,刹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恰恰相反,其全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源源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正因為如此,這樣一座由穀地自然所構成的神廟,其奇妙的用途也是連綿不絕、永不停息的。
所以,為師特意為其特彆地命名為“玄牝”,這正是所謂的‘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的玄牝所在啊!”
弟子們聽完之後,一個個都不住地點頭表示領悟,臉上也露出了恍然大悟與深表讚同的神情。
然就在這時,人群之中三弟子庚桑楚,恭恭敬敬地向老子發問道“師尊,這‘牝’到底所指是何意呀?!莫不是就指那生命生出之處?”
老子聞聽他之問題,微微一笑,他那笑容如春日暖陽般和煦溫暖。隨後便是緩緩開口解釋道“所謂“牝”乃是母性之意。非是生命生出處。
要知道,母性天生尊貴,生而便擁有孕育生命的奇妙能力。
然而,吾這裡所說的玄牝,則更代表著一種源源不斷,永不停息的生育源頭。
其與尋常所見的普通母體大不相同,其生育的力量堪稱無窮無儘,永不枯竭。
正因如此,吾才會在前邊加上一個‘玄’字來形容於她,以此凸顯這種神奇而偉大的生育奇力。”
老子話音剛落,另一位弟子柏矩緊接著追問道“師尊,正如您所說,那玄牝之門究竟又是指何物呢?!”
老子聞言,思慮一會,又將目光投向遙遠的天際,似乎是在那裡,能夠尋找到所思答案。
老子一時沉默不語,陷入了短暫的深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方才收回凝聚的視線,重新看向眼前的一眾弟子,緩聲說道“玄牝之門,乃是世間萬物生化演變的一道關鍵門徑。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它正是天地間所有事物得以生長變化,不斷發展進化的最根本的源頭所在。
吾等需要注意的是,此門徑絕非一般意義上的普通生門玄戶可比,乃是關乎萬物生化之總體門戶。也正因為是這樣,吾才會將其稱之為天地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