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把鋤頭,賣多少銀錢?”他指著鋤頭問道。
鐘太響聽到這個問題,將目光投向了關佩玉。
“這個還是請佩玉給少爺說說吧。”
唐風轉頭看向關佩玉。
不等他開口,關佩玉便開口說道,
“少爺,鐘主事之前建議這樣的鋤頭,賣五貫錢。”
“放眼整個大盛,這樣的鋤頭彆說賣五貫錢,就算是賣十貫錢,都有人買。”
“為什麼?因為這是鐵器。”
“可是若是賣那麼貴,能夠買的起的人家並不多。”
“想要讓今年春耕百姓能夠耕種更多糧食,這鋤頭的價格就不能貴了。”
“若是賣五貫錢,即便去年縣衙沒有收取秋賦,也沒有幾個老百姓能夠拿出五千個銅子兒來。”
“可能最後也隻會流轉到那些地主鄉紳的手中。”
“這完全少爺的初衷背道而馳。”
聽了關佩玉的這番話,唐風讚許地點了點頭。
不愧是官家之後,這眼界還是要寬不少。
“少爺日理萬機,佩玉不想這點小事還要少爺操心。”
“所以佩玉就私自做主,鋤頭一貫錢一把,犁鏵五貫錢一架。”
關佩玉說完之後,雙手攥著衣角,神色忐忑地站在一側。
唐風並沒有生氣,反而笑著問道,“說說為何定價一貫錢。”
關佩玉一愣,趕忙開口,
“去年沒有收秋賦,根據了解,大多數家庭的糧食,省著點吃基本上不會挨餓。”
“目前工坊打造的鋤頭與犁鏵數量有限,目標主要是售賣給周遭十裡八鄉的村民。”
“周遭十裡八鄉,那些軍屬家庭,家裡做工的工錢加上軍餉,以及軍營中的獎賞。”
“兩三家湊一湊,買一架犁鏵是沒有問題。”
“那些非軍屬家庭,湊一湊,緊一緊,買上一把鋤頭也不是什麼難事。”
“家境好一點的,說不得還能夠買數把鋤頭。”
“這樣一來,軍屬家庭將會是第一批用上鋤頭與犁鏵的人家。”
“不過想要買鋤頭與犁鏵,需要經過族老的審核與確認。”
“目前鋤頭與犁鏵隻賣給老百姓。”
唐風聽了她這番話,明白她的策略,也是在提高百姓對當兵的認可度。
“若是那些鄉紳與地主也想買呢?”
聽了他這話語,關佩玉笑了起來。
“這很簡單,鄉紳地主想買,那就價格翻倍。”
“若是百姓私自轉賣,一經發現,三年之內不再有購買農具的資格。”
鐘太響輕歎了一口氣,“佩玉,其實即便這樣,還是有人會把農具賣給地主鄉紳。”
“比如犁鏵,畢竟需要耕牛才能夠用。”
“縣衙分配的耕牛有限,所以犁鏵的用處有限。”
“可那些鄉紳地主有耕牛,他寧願花六兩銀子,讓一個百姓代買,也不會在我們這裡花十兩銀子。”
“觸手可及的一兩銀子,與三年的購買資格,肯定有人願意選擇一兩銀子。”
“甚至不用一兩銀子,也有人願意乾。”
聽了鐘太響的話語,關佩玉笑著說道,“那是不是地主鄉紳,多給了銀錢?”
“老百姓是不是也得了好處費?”
“我幫了地主鄉紳,但是我的親戚朋友,還可以用原價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