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三十七年,三月五日。
由秦廣浩與其同窗崔永怡二人編撰的第一版字典,已經成功完成。
得到消息的唐風,這日與內閣及六部官員齊齊趕到了寶通學院。
唐風與眾人此時都認真地翻看著手中這本,與新華字典風格十分相似的字典。
字典裡麵對單字的釋義比較簡單粗淺,沒有新華字典那般詳細。
不過對於西疆剛剛啟蒙的學童來說,已經夠用。
而這本字典的厚度,已經堪比牛津大辭典,書頁紙張的大小莫約為a4。
由於紙張質量與後世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彆。
因此采用的是單麵印刷。
用a4大小的目的,也是為了減少字典頁數,以方便裝訂。
不過即便這樣,這本在大盛史無前例的字典。
已經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大字典。
眾人緩緩地翻著手中的樣本字典,都很是嘖嘖稱奇。
唐風笑著看向秦廣浩,“秦先生,這本字典中收錄了多少個文字?”
秦廣浩聽到他的詢問,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回稟主公,這第一版字典,一共收錄了單字六千三百餘字。”
“根據編撰字典過程中的統計來看,其中常用字在三千多字左右。”
“為了能夠讓學子們早日用上字典。”
“這第一版字典還很是簡約,以後將會在第二版的時候逐漸完善。”
“雖然這版字典的內容簡單,不過按照主公提供的思路。”
“不管是通過拚音,亦或是通過偏旁部首,都能夠查找到對應的文字。”
“對於掌握了拚音之法的學子來說,格外有用。”
歐陽弘毅雙手捧著字典,很是感慨地說道,“想當初,弘毅初學文時。”
“每一個文字,都是經過刻苦背誦,才將那些文字一個個地記了下來。”
“而且大盛的文字,比主公推行的這種簡體字要複雜得多。”
“若是那時候能夠有這麼一本字典,那該有多好啊,至少能夠少吃不少苦頭。”
歐陽弘毅這番話,更是引起了在場眾人的共鳴。
畢竟在場所有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而眼下,看著唐風讓秦廣浩編撰出來的這本字典,讓眾人都很是感慨。
同時對現在西疆各地學堂的學子,能夠用更好的方法學文,都寄予了厚望。
特彆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這讓那些有機會進入學堂的貧苦人家的孩子,更是不遺餘力地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一心一意地想要通過學有所成,從而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這也是為何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有許多學子完成了小學基礎階段的學習。
而這些學子,其中八成都是來自於貧苦人家。
他們知道,隻有好好讀書,才能夠改變貧苦的家庭。
學得本事,考取功名,才能夠光耀門楣,出人頭地。
這才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
而且所有學子都知道,能夠讓他們有機會和那些士紳望族的子弟在同一學堂中上學。
那完全是因為開明賢德的平天王。
再加上秦廣浩一直以來的教導。
讓所有貧苦學子都將讓他們有機會進入學堂的平天王視為神明。
唐風很是高興地點頭,這本字典的使用方法,與自己當初告訴給秦廣浩的方法完全一致。
秦廣浩與崔永怡二人,能夠在半年多的時間內,就完成了這本字典的編撰,可以說十分難得。
“這本字典能夠成功麵世,讓那些學子都能夠快速學文識字。”
“秦先生與崔先生兩人居功至偉。”
“理當重重有賞。”
看著唐風十分滿意,一旁的南宮嶽也笑著點頭,
“主公說得極是,有功當賞。”
“對於有重大貢獻的人才,西疆向來是不遺餘力。”
其餘眾人此時也紛紛點頭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