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的職能劃分已經和後世很像了,其中整個組織構架分為四類,即內閣+六部+地方政府+一些特殊部門,前三個都很好理解,特殊部門就是包括翰林院、欽天監、教坊司等亂七八糟的部門。
內閣前期就是皇帝的參謀團,後來由於很多太子的老師都是內閣出身,本朝又講究尊師重道,導致內閣權力越來越大。
六部就沒什麼好說的,戶部、刑部、禮部、工部、兵部、吏部大家各司其職。
地方政府:本朝將地方政府按照承宣布政使司、府、州、縣三個等級,對沒有看錯是三個等級,其中州和縣是同一級彆的,歸屬府管理。對應著後世的省、地級市、縣級市、縣。
其中,布政使司的主官為左右布政使(從二品),其下設有左右參政員額不定(從三品),左右參議員額不定(從四品)。
經曆司:經曆一人,從六品;都事一人,從七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從八品;檢校一人,正九品。
理問所:理問一人,從六品;副理問一人,從七品;提控案牘一人。
司獄司:司獄一人,從九品。
庫大使一人,從九品;副使一人。
倉大使一人,從九品;副使一人。
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大使各一人,從九品;副使各一人。
府設置知府一名正四品官員,通常下麵有兩個副手分彆為同知(正五品)和通判(正六品)、下麵還有推官、經曆、知事、照磨、檢校、司獄,最後兩個未入流無品級。其中由於金陵是陪都、京都是首都故金陵和順天都是正四品的知府級彆官員。
府下麵的州,設知州(正五品或從五品)、兩名副手名額同知(從六品)和判官(從七品),吏目(從九品)。
府下麵的縣,設有老大知縣正七品,縣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史不入流。
而府衙門所在地的縣叫首縣,就和後世的地級市政府是一致的,李艾現在的目標就是首縣,然後讓各級官員去調查然後自己抽樣檢查,如果整個一個府讓自己一個人跑,就是跑到天荒地老也跑不完,自己隻能去最嚴重的州、縣查看。
李艾這帶著地圖向著首縣(開封府)出發,這一路李艾看見農戶或者村莊都要停下來交談一番,然後在休息的時候,用筆記錄下來,雖然時間耽誤了一會,但是對於整個河南省的災情理解還是有一點的了解的。
當李艾抵達開封府的時候,已經過去將近十天了,這一路上李艾前前後後問了將近五十個村子,也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首先就是越往南災情越嚴重,土地兼並越明顯,當然開封僅僅是處於河南整個北部,說明不了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河南距離黃河也不遠,情況應該比南麵的州縣好不少。李艾抵達開封府,受到了包括知府在內的熱烈歡迎,當時就把李艾一行人請到了全開封府最貴的酒樓吃飯,值得一提的是唐禦史沒有跟來,也許是為了維護自己清廉的人設。一行人介紹下來,李艾也是對於當地官員一一認識,知府是一位有些胖的中年人,年紀四十多歲的樣子,一副笑眯眯的樣子,身高不高,笑麵虎一枚。此人姓關姑且稱呼為關知府,同知主要負責的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按道理這次旱情應該是他負責,而他本身就是一個兩撇胡身高不高,不說賊眉鼠眼吧,但是和正常人有區彆。通判職掌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審理等事務,一個瘦瘦高高感覺很高冷的中年人,剩下的人李艾沒太記住了。
隨著大家互相認識,飯菜開始上桌了,李艾一看這菜就知道這菜肯定是超標了,彆人不敢說這知府肯定不是一個屁股乾淨的官員。
一乾人等做好,隻見知府拿起酒杯說:“我再次給大家隆重介紹下,咱們的欽差大人,李大人,翰林院侍讀,丙寅界探花,李文載李大人”知府接著說道:“李大人,請”
“不敢當,不敢當,幸得皇帝陛下信任,派我這資曆尚淺的翰林院侍讀,來調查這此次旱災,有幸認識在座各位,有點事老天爺的臉,說變就變,旱災和咱們這些官員和老百姓沒有關係,但是既然旱災出現了怎麼應對旱災就是咱們在座的各位應該想的變法。陛下派我來也是一是陛下心急百姓疾苦,二是具體調查如何救災,治災給出意見,我相信就憑我個人肯定是沒有辦法來完成這項任務的,對此我也希望在座各位幫我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再次多謝各位了”李艾說道
“李大人客氣了,你說的也是我們在做官員分內的責任,你放心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我們全府官員任憑李大人差遣。”
“關知府言重了,一切都是為了陛下做事,我初來乍到也還得請各位多多關照,各位放心,在座的各位所有言行,我都會一一記錄在案呈現給陛下,將來為了大家加官進爵作為基礎”李艾順便惡心眾人一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