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臨居士終於放下了心中巨石。
電話威脅的陰影,逐漸消散。
她臉上重新綻放出笑容,步履也變得輕盈起來。
每當夜晚來臨,她不再緊鎖房門,輾轉反側。
現在她可以安心地躺在床上,感受那份寧靜與輕鬆。
生活仿佛回到了正軌。
福臨居士心情,如同撥雲見日,重獲新生。
“程老師,西洛街上那個流浪漢死了,可以動用我們的基金,為他最後做點事嗎?”
福臨居士和十幾位朋友們心懷善念,籌集了一筆筆溫暖善款,共同設立了一個小小基金。
他們用心篩選,將這份來之不易的幫助,精準地送到了那些急需援助者手中。
每當有人陷入困境,這個基金就像一縷春風,溫暖了他們的心。
無論是醫療救助、教育支持,還是生活補貼,福臨居士和他的朋友們總是不遺餘力。
他們的善舉和那點基金的微光,照亮了許多人前行道路。
福臨居士接到了朋友電話,考慮了一會兒,回絕了他們的請求。
“這個人不是有兒子嗎?就把他後事讓他兒子來做吧。他兒子一直沒有管他,最後也讓他儘點孝心吧。”
“好的,他做流浪漢時,我們之前也做了許多照顧他的事,最後這一次就算了。他兒子過得還行,應該為自己爹行孝。”
一大早,福臨居士得知他去世消息有點傷感,又覺他就應該有如此的果報。
他今年才五十多歲,主要是傷感他一生為人,取財無道。
他姓譚,年輕的時候,就在那個讓人望而生畏的火化場裡工作。
主要負責的是,那最讓人避之不及的活兒——操作火爐,焚燒屍骨。
在那個年代,這種工作幾乎是禁忌,沒人願意靠近,更彆提去乾了。
但他不同,家境貧寒,膽子又特彆大,加上火化場的工錢相對豐厚。
於是,接下了這份在彆人看來恐怖的工作。
剛開始時,他還能夠保持一份對死者的尊重。
儘管工作環境陰森,但他總能安慰自己,這都是為了有好的生活。
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心態開始發生了變化。
每當看到有死屍,穿著上好衣服,或是戴有價值不菲的飾物時,他心裡就忍不住起了貪念。
他開始找各種機會,每次都故意把同事支開。
或趁著隨行人員和家屬不在時,偷偷將屍體上,好衣服和值錢飾物占為己有。
他手法越來越熟練,心態也越來越麻木。
仿佛他做的這一切,都成了他生活中一部分。
行為背後,他經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他不僅修繕了自家房子,還娶了老婆。
生活似乎一下子,變得美好起來。
他除了正常工資收入,還不間斷地從火化場,帶回家一些額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