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真行!這都能讓你給碰到”。
觀戰台上,範海濱看著一邊吃草莓一邊觀戰的李寧發出了感歎。
參加自由搏擊項目的選手,總共有462人,第1輪淘汰231人,第2輪淘汰115人,有一人輪空。
很顯然,李寧不是第2輪被輪空的那位幸運兒,不過對手說強好像也不那麼強,五招便被推出了擂台。
可第2輪的時候,有一名選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腿上的舊傷因為激烈的比賽而爆發,無法參加接下來的賽事。
所以第3輪的選手總共為115人,有一人會輪空,而李寧就是那個被抽中輪空的幸運兒。
第4輪的選手水平已經上來了,李寧與其糾纏了接近2分半,才將他撂倒在地。
第5輪竟然又抽到了輪空簽。
要知道這種比賽可不像國際大賽那樣,每場比賽中間的間隔時間都很長,能給選手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儘可能讓他們以最佳的身體狀態出戰。
而是人越少,比賽間隔時間就越短,畢竟比武更多的是為了檢驗軍事實力,不是為了表演和電視收視率。
當然,裁判組不會那麼的無情,首先選手上台之前至少要經過15分鐘的休息。
除此以外,他們在排序到時候,會刻意的避免將上一輪第一個小組的勝者,和上一輪最後一個小組的勝者安排到一起的情況出現。
“等會兒就是第6輪了,總共是15人,看看你能不能抽到輪空簽吧,要是能抽到的話,大概率是能進前10。
你要不要去找人解釋解釋,雖然你的身手大家都看到了,絕對是這個,但不少輸掉比賽的戰士還是有很大異議,畢竟你太特殊了”。
範海濱說著,比了一個很棒的手勢,要是他臉上期待的表情不那麼明顯就更好了。
他不是不知道,在這個時候解釋未必是最佳的選擇,可解釋能將自己的責任降到最低。
我已經做到應該做的一切,可李寧他不聽,事情後來又超脫了大家的控製,就不是我的問題了。
〝有必要嗎?說我的級彆高,沒必要靠參加比武積累功勞,那楊軍呢?
他比我低一些,但也是少校,而且這次比武至少有三個少校參加,中校級彆的除我之外倒是沒有了,那上校呢?排查和維修通訊故障項目的第2名,要是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名技術性上校吧!
李寧直接否決了政委的提議,他有一種感覺,政委在給自己挖坑呢。
倒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黑暗,按照以往的經驗,在比武結束的閉幕式上所有榮獲前三名的官兵,會在一名領隊的帶領下上台領獎。
至於另一位領隊,隻能站在台下。
相比較而言,前者離軍區領導會更近一些,受到關注的機會也更高。
並且按照以往領隊參加比武的案例,隻要領隊獲得前三名的,那登台肯定是跑不了了,範海濱可不想自己在下麵站著。
所以現在看似在建議,實際上是以半命令的口吻說道,隻要李寧點頭答應,那兩人就變成了上下級關係,而之前兩人是幾乎平級的。
既然成了上下級,那聽上級的安排就沒有問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