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對曹小愛未來的苦惱
“你直接跟他說吧”!
說完李寧便結束了這次通話,一轉頭才發現鐵路,江楓月,以及這所醫院的院長,政委,數位副主任級彆以上的醫生都在那裡目瞪口呆的看著他。
沒辦法,他們親眼看到眼前這位軍銜隻有中校的團參謀長,撥通電話後向著接線員說了一通數字,隨後能接上國安部部長的電話。
注意不是副職或者是閒職,而是正兒八經的正部長,級彆為正部級,到外地那就是隻掌一方的封疆大吏。
如果有人對正部級還是沒有概念的話,那換句說法,副大軍區級的高級將領對應地方行政就是正部級。
而副大軍區級的將領,普遍會授予中將軍銜,也就是說李寧一個電話,直接打到了軍區副司令員那裡,這還沒有算跨體係的難度。
畢竟一名中校給中將打電話,還有可能是之前有什麼重要事情,兩人聯係過,李寧因此獲得了這個號碼。
可他得參與過多大的事,才能和國安部的部長產生交集,而且看關係似乎還不差。
“我們繼續談曹小愛的事,她母親去世後她住在哪裡?是在孤兒院,還是送到遠方親戚家?”
李寧輕輕咳嗽了兩聲,以此來緩解現場的尷尬,畢竟他還是希望以普通人的身份示人。
“好,好的,小愛這孩子在他母親離世後就被接到了軍屬大院,那裡有一個小型幼兒園,暫時在那裡住下了,不過那畢竟不是家”。
“也就是沒地方住了是嗎”?
李寧聽後開始在大腦裡尋找解決方案。
正常發生這種事,曹小愛無外乎就那麼幾條路。
首先就是去孤兒院,這也是李寧最不希望的解決方式。
很簡單,因為它是最差的選擇,那裡說白了就是給孩子提供吃,喝,住以及最基礎教育的場所。
吃喝住還好說,曹小愛作為一等功臣的遺孤,待遇方麵絕對不會差,而且院方也不敢苛責。
但教育方麵問題就太多了。
舉個例子,90年代國內實行的是9年義務製教育,具體為小學和初中教育,可一個孩子就靠這9年的學習真的夠嗎?
答案是不夠的,至少在李寧看來是不夠的,那個年代的孩子隻有初中,甚至是小學學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可她的父親是一等功臣,更是在戰場上為國犧牲,李寧絕對不允許她的未來,朝著社會平均線看齊。
雖然依靠自己這些戰友,完全能讓曹小愛有足夠的學費,去讀完高中,乃至未來的大學,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她想學。
這除了自製力之外,還有就是父母的督促。
曹小愛今年14歲了,已經步入青春期階段,無論是生理方麵還是心理方麵,都發生了巨大的轉換,現在又在這個時間段遭遇了父親與母親先後離世,自己淪為孤兒。
以及被壞人綁架,對了,曹小愛的母親是在她的麵前被殺的,要不是她心理強大,估計直到現在還走不出那件事的陰霾。
而她的世界觀,價值觀即使被父母打磨的很好,可那隻是地基。
就如同建高樓一般,地基打得好能決定樓建的有多高,卻不能決定最終建多高。
要是中間有一段的承重柱沒有做好,那建設高樓將會成為遙不可及的幻想。
除了學習方麵還有道德上的培養,人學東西其實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
舉個例子,一個人經常看到有人進行小偷小摸,並且沒有被抓到且施予懲罰,那他會慢慢的認為這種行為,不是一件不能犯的錯事。
有時因為抵擋不住內心的好奇,還會去模仿,青少年抽煙往往就是這樣來的。
另外就是價值觀了,最典型的就是掙到錢怎麼花。
是每個月的工資分成數份,一份攢起來買房,一份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故,最後一部分當做生活費。
而是錢到手後隨便花,各種名牌衣服隨便買。
這不僅僅是在生活方麵,更會延伸到投資,理財,對未來的規劃等等。
要知道習慣是養成的,如果從小就大手大腳,偏偏自己還無法獲得巨量的收益,那未來的生活不說會過得十分艱難,但想變好絕對不易。
以上這些都是孤兒院護工無法提供的教育,一些小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孤兒院還好說,因為負責人能帶一帶孩子,至少不會讓情況變得太壞。
其實大部分的問題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那就是找一個合適的養父或養母。
問題是她的身份比較敏感,怎麼說也不是親生的,萬一這個養父和養母受到了境外間諜的指使……
沒辦法,李寧在許多事上根本無法完全信任彆人,甚至還會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對方,可這種可能性還真不小,輕的話會毀掉曹小愛,嚴重的話……
至於說讓他父親的戰友進行領養,倒也不是不行,而且是目前看上去的最優解。
但不能光從被領養的孩子角度看,更是要從接她生活的家庭來看。
可以想象一個經常不回家的男人,忽然帶回來了一個14歲的孩子,你讓家庭的其他成員怎麼想?
戰士的妻子頂多是覺得家裡有一個要養到18歲的親戚,她自帶夥食費和住宿費,勉強能夠接受,那孩子呢?
父親母親的愛以前全部都是自己的,現在突然蹦出來一個人,要搶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換成是你,你願意嗎?
彆用所謂的大局觀來訓斥,因為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愛幾乎就是他人生的全部,錢,那是什麼東西?權,好吃嗎?
父愛和母愛?那是我的生命,不能拿出來分享。
這也是李寧到目前為止最苦惱的點,想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蹤跡。
喜歡50年的軍旅人生請大家收藏:()50年的軍旅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